蘇岩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蘇岩礁,韓國稱「離於島」(諺=이어도|漢=離於島)或「波浪島」(諺=파랑도|漢=波浪島),是東中國海上的一個水下暗礁。原認為其附近還有虎皮礁和鴨礁[1] ,但有論文表示經測量後發現其並不存在。蘇岩礁附近還有丁岩礁。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對該暗礁存有爭議。蘇岩礁位於中韓專屬經濟區主張重疊區,雙方在專屬經濟區歸屬上有分歧,韓方主張以中間線作為劃界標準將蘇岩礁劃為韓國專屬經濟區,而中方則主張依據大陸岸線原則將其劃為中國專屬經濟區。雙方對黃海劃界問題,仍處於談判階段。韓國已將其劃入管轄,南韓政府視其為國土延伸,並開始在附近海域進行資源勘測。而中方亦在此巡航以宣示管轄權。
歷史
中國古籍《山海經·大荒東經》當中有記載,「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蘇山。」被認為此即蘇岩。中方連結神話與現實的說法,尚無獲得任何證據可證實。
南韓聲稱此處稱為「離於島」或「波浪島」(Parangdo),是因其早期傳說中,濟州島居民以韓國漁民在附近海上喪生,此處有彼等之遊魂,而名之。南韓政府聲稱,此類傳說乃指其先民見到此礁者即凶多吉少,故此處為韓民之活動區域。韓方連結神話與現實的說法,也尚無獲得任何證據可證實。
- 1880年-1890年,蘇岩已經列在北洋水師的海路圖中。
- 1900年該礁石被英國商船索科特拉號(SOCOTRA)發現,並以其船名命名。
- 1910年,英國商船「海中女巫號」(Waterwitch)測得蘇岩距離水面5.4公尺。
- 1938年,日本計劃在該礁石建立鋼筋水泥研究站,但因二戰爆發而未能落實。
- 1944年12月25日,美國軍艦冰魚號(USS Icefish)對蘇岩地區進行了戰時勘查,記錄中以當時通用名SOCOTRA ROCK稱之。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由於中國內戰仍在進行,東海舟山群島附近仍由中華民國海軍巡弋。但其舟山守軍與海上武裝是否具體確認蘇岩位置,未能得知。1950年代東海艦隊對蘇岩進行了勘察。
- 1951年,據稱韓國登山組織與水上武裝曾至此拋下一銅製品,刻有「離於島:大韓民國領土」文字。
- 1952年,韓國政府提出「李承晚線」,將獨島與蘇岩(離於島)劃入韓國海域。此一主張無任何外國承認。
- 1963年,5月1日中國首條自行製造的萬噸輪躍進號自青島港外錨地啟航,在首航日本的門司和名古屋西港途中,儘管海圖中標明航線中有蘇岩礁區三塊礁石,但由於計算錯誤仍然在蘇岩地區觸礁,當時誤以為是受魚雷攻擊,險些成為國際事件,在周恩來領導下進行了仔細的調查,證明是在蘇岩觸礁。在調查過程中,上海河道工程局測量船隊赴現場調查躍進號事故原因,在蘇岩礁東南1.5海里處測得沉船,證明「躍進」號為觸礁沉沒。
- 1970年,韓國國會通過「水下資源開發法」,將蘇岩(離於島)劃入其「第四水下開發區」(Fourth Mining Field)。
- 1982年,聯合國第三次海洋法會議(The Third UN Conference on Law of the Sea)決議島嶼認定原則。海洋法公約第121條第一項規定,島嶼需為自然形成之海上陸地,必須於滿潮時仍浮出水面(above water at high tide)。該條第三項規定,無人或無法維持人類經濟生活的礁石(rocks)不得用以主張經濟海域或大陸架。該條約現有160國簽署,其中中國、韓國皆已批准。
- 1984年,韓國濟州大學確認該岩礁的位置。
- 1987年,韓國在其上設立了航海浮標。
- 1995年,韓國在此建起了一座高35米、面積達1200多平方米的水面建築,將它作為一個海洋科學基地。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該礁石傳統上為中國管轄,並主張該礁石並非島嶼,不能用作劃分海洋邊界的依據。
- 2001年1月26日,韓國地理院(Korea Institute of Geology)為拓展海洋專屬經濟區,將蘇岩命名為離於島Ieodo。
地理位置
蘇岩礁位於公海水域,屬江蘇外海大陸架,也處於中國、韓國和日本3國專屬經濟區的重疊區,距中國領海基線海礁132海里,江蘇南通和上海崇明島以東約150海里,距舟山群島最東側的童島132海里(245公里),距韓國濟州島西南82海里,近馬羅島,距日本沖繩縣硫磺鳥島151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