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蘑茹
來自快資訊的圖片
蘑茹

中文名稱 :蘑茹

別 名 :洋蘑菇、蒙古蘑菇、肉菌等

年 代 :漢代

文學體裁 :賦

蘑菇(學名:Agaricus campestris)是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菌絲體是營養器官,子實體是繁殖器官。蘑菇具有多達36000種性別,由成熟的孢子萌發成菌絲。菌絲為多細胞,有橫隔,借頂端生長而伸長,白色、細長,綿毛狀,逐漸成絲狀。菌絲互相綴合形成密集的群體,稱為菌絲體。菌絲體腐生後,濃褐色的培養料變成淡褐色。蘑菇的子實體在成熟時很像一把撐開的小傘。由菌蓋、菌柄、菌褶、菌環、假菌根等部分組成。大部分蘑菇可以作為食品和藥品,但毒蘑菇會對人造成危害。

目錄

基本信息

  • 別名:蘑菇又名雙孢蘑菇、白蘑菇、洋蘑菇、蒙古蘑菇、蘑菰、肉菌、蘑菇菌,各地區對蘑菇的名稱有所不同,但蘑菇一名比較通用。  
  • 漢語拼音:mó gu
  • 英文名:Mushrooms
  • 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 科屬分類:蘑菇科
  • 性味:微寒、性涼、味甘、入肝、胃經。[1]
  • 歸經:入肝、胃。
  • 功效:一:益氣開胃,久病虛羸及老人小兒體弱者;二:托痘疹;三:抗癌;四:降血糖。五:與蔥白兒同食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 適宜於老年人、糖尿病、白細胞減少症、傳染性肝炎、高脂血症、維生素B2缺乏症等患者食用。
  • 主治:傳染性肝炎,小兒麻疹透發不快。
  • 生態環境:森林、草原、山丘和平原,還是在朽木上或是在糞堆上,常常可以採到.
  • 採收儲藏:多在秋、冬、春季栽培,成長後採集,除淨雜質,曬乾或烘乾.
  •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分為野生和人工種植兩種.

形態特徵

平常叫做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類,即擔子菌的子實體。子實體是擔子菌長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樣子很像插在地里的一把傘。地下還有白色絲狀,到處蔓延的菌絲體,這是擔子菌的營養體部分,即非繁殖器官。在一定溫度與濕度的環境下,菌絲體取得足夠的養料就開始形成子實體。子實體初期像個雞蛋露出地面,迅速發育成子實體,有菌蓋、菌柄、菌托、菌環等。成熟子實體的形狀、大小、高低、顏色、質地等差別很大。大的直徑可達40厘米左右,高可達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徑不過半厘米,高不過1厘米。現將它各部分的性狀說明如下:菌蓋是子實體最明顯的部分,好像一頂帽子。形狀多種多樣,一般常見的有鐘形、斗笠形、半球形、平展形、漏斗形等。菌蓋顏色十分複雜,雖然可以基本上辨別出白、黃、褐、灰、紅、綠、紫等顏色,但是各類顏色中又有深、淺、淡、濃的差異,更常見的是混合色澤。幼小與老熟時它們的顏色可以不同,周邊有全緣而整齊的,也有呈波浪狀而不整齊或撕裂的。菌蓋表面有皮層。在皮層菌絲里含有不同的色素,因而使菌蓋呈現各種不同色澤。皮層下面便是菌肉,一般由長型的絲狀菌絲組成,有的則由膨大的泡囊狀菌絲組成。菌肉顏色以及受傷後顏色的變化,常因種類不同而不同。一般菌肉多呈白色或污白色,有的呈淡黃色或紅色等。例如牛肝菌菌肉受傷後多變為青藍色,稀褶黑菇先變成紅色後變黑色,卷邊網褶菌傷後變褐色,而變黑蠟傘傷後變成黑色。

生物性狀

子實層體是長在菌蓋下面產生子實層的部分,有的呈葉狀,叫作苗褶。有的呈管狀,叫作菌管。菌褶呈放射狀排列,向中央連接菌柄的頂部,向外到達苗蓋邊緣、子實層就排列在苗褶兩側,或存在於菌管裡面的周圍。

菌褶

經常看見的菌褶顏色,一般是孢子的顏色。幼嫩時一般是白色,老熟後變成各種不同的顏色。菌褶的形狀有寬的、窄的,三角形的。有等長的、不等長的、分叉的等。苗褶與菌褶間,有的有橫脈連接,有的在靠近菌柄的一端互相交織成網狀等。菌褶的邊緣通常完整平滑,但有呈波浪狀或鋸齒狀的,也有邊緣粗糙有顆粒狀物的。菌褶與菌柄連接的方式是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通常有以下幾種。

⑴ 離生:菌褶不與菌柄連接,因而在菌褶與菌柄之間有距離。

⑵ 彎生:菌褶與菌柄連接處稍微向上彎。

⑶ 直生:菌褶直接與菌柄連接,不向下延長,也不向上彎曲。

⑷ 延生:菌褶沿菌柄向下延伸。

菌管

磨菇貯藏的適宜條件為0℃和95%的相對濕度,蘑菇的失水與黑柄和開傘有關,用薄膜包裝或保持相對濕度高於95%可減少失水。氣調貯藏可抑制蘑菇褐變,控制在2--4%的氧和5--10%的二氧化碳有利於保持蘑菇的白色和延長貯藏壽命。採用鹽水、檸檬酸、抗壞血酸、二氧化硫或蒸汽熱處理均能鈍化多酚氧化酶活性,防止酶促褐變;貯運中應避免用金屬容器裝菇,以防產生非酶促褐變。

貯藏及處理方法

氣調貯藏

(1)自發氣調將蘑菇裝在0.04--0.06毫米厚的聚乙烯袋中,通過蘑菇自身呼吸造成袋內的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環境。包裝袋不宜過大,一般以盛裝容量2--4斤為宜,在0℃下5天品質保持不變。

(2)充二氧化碳將蘑菇裝在0.04--0.06毫米厚的聚乙烯袋中,充入氮氣和二氧化碳,並使其分別保持在2--4%和5--10%,在0℃下可抑制開傘和褐變。

(3)真空包裝將蘑菇裝在0.06--0.08毫米厚的聚乙烯袋中,抽真空降低氧含量,0℃條件下可保持7天。

冰藏法

在運輸中加冰塊使菇體降溫,在包裝容器內墊一層塑料膜,底部放4--6厘米厚的碎冰,在中部放置冰袋,四周放置蘑菇,裝八成滿時將四周薄膜向內摺疊,膜上再蓋厚約5厘米的碎冰,最後加蓋運輸。

缸藏法

在洗淨的缸底部放3--4厘米深的冷水,上設木架,將蘑菇碼在其上,然後用塑料薄膜封口,置於低溫下貯藏。

藥物處理

  • (1)鹽水。蘑菇采後用0.6%的冷鹽水清洗並浸泡10分鐘,可起預冷和防止褐變的作用,瀝乾水分進行貯藏。若鹽水洗後,再用0.1%抗壞血酸或0.1%檸檬酸漂洗後貯藏,效果更好。瀝乾,裝入塑料袋中冷藏。
  • (2)焦亞硫酸鈉。采後用0.02%焦亞硫酸鈉洗去雜物,再放入0.05%的焦亞硫酸鈉中半小時,清水洗淨後,瀝乾貯藏,有很好護色作用。

輻照

γ射線輻照可防止鮮蘑菇變色,抑制呼吸和開傘,使用劑量200--300拉德。[1]

視頻

視頻名稱

參考資料

  1. [外鏈網址 網頁標題],外鏈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