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虎掌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虎掌藤(學名:Ipomoea pes-tigridis)[1]是旋花科番薯屬的植物。分布在熱帶亞洲、非洲、台灣島、中南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廣西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00米至4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河谷灌叢、路旁或海邊沙地,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 拉丁學名:Ipomoea pes-tigridis L.
  • 別稱:銅錢花草、生毛藤(海南),虎腳牽牛
  • 界:植物界
  • 門:種子植物門
  • 亞門:被子植物亞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茄目
  • 科:旋花科
  • 屬:番薯屬
  • 種:虎掌藤

形態特徵

一年生纏繞草本或有時平臥,莖具細棱,被開展的灰白色硬毛。葉片輪廓近圓形或橫向橢圓形,長2-10厘米,寬3-13厘米,掌狀(3-)5-7(-9)深裂,裂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頂端鈍圓,銳尖至漸尖,有小短尖頭,基部收縊,兩面被疏長微硬毛;葉柄長2-8厘米,毛被同莖。聚傘花序有數朵花,密集成頭狀,腋生,花序梗長4-l1厘米,毛被同莖;具明顯的總苞,外層苞片長圓形,長2-2.5厘米,內層苞片較小,卵狀披針形,兩面均被疏長硬毛;近於無花梗;萼片披針形,外萼片長1-1.4厘米,內萼片較短小,兩面均被長硬毛,外面的更長;花冠未見,據記載:白色,漏斗狀,約長3-4厘米,瓣中帶散生毛;雄蕊花柱內藏,花絲無毛;子房無毛。蒴果卵球形,高約7毫米,2室。種子4,橢圓形,長4毫米,表面被灰白色短絨毛。 [1]

分布範圍

台灣廣東廣西南部、雲南南部。生於海拔100-400米的河谷灌叢、路旁或海邊沙地。分布熱帶亞洲,非洲及中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亞。 [2]

主要價值

【藥名】:虎掌藤
【拼音】:HUZHANGTENG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虎掌藤的根。
【功效】:瀉下通便。
【主治】:治療腸道積滯、大便秘結。
【性味歸經】:苦,寒。入腸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克。
【別名】:虎腳牽牛(《海南植物志》)、銅錢花草、生毛藤(《廣東海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南部等地。
【拉丁名】:Zpomoea pes-tigrides L
【考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根含粘液質、揮髮油、苦味物質。


參考文獻

  1. 虎掌藤.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