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虎溪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虎溪岩廈門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公園。虎溪岩位於萬石岩西南側。虎溪岩間有古寺,稱東林寺,又叫玉屏寺,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屢經興廢,1984年重修。寺廟依山而築,石穴為室,幽深險峻。虎溪岩有虎牙洞、夜月洞、夾天徑、飛鯨石等諸勝。夜間明月映照,令人有一種神秘色彩之感,為中秋賞月最佳處,虎溪岩故稱「虎溪夜月」。虎溪岩「虎溪夜月」為廈門八大景之一。[1]

中文名: 虎溪岩

氣 候: 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開放時間: 08:00~18:00

門 票: 40元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福建省廈門市

建議遊玩時長: 半天

適宜遊玩季節: 9月--次年6月皆宜。

景點簡介

虎溪岩位於廈門虎溪路的盡端。滿山岩石,盡皆奇險天成,大若虎踞,小如羊蹲。石頂三米來寬的石溝便是「虎溪」。弓形石橋,稱「仙人橋」,亦稱「渡虎橋」。從渡虎橋再向前,鐫刻着「三笑」兩字巨石,這是借用廬山的典故。據《廬山紀》載,東林寺,結白蓮社,有慧永、慧持、道生等3人參加。慧遠和尚每次送客以不過溪為約,若過溪,虎就吼叫,故名虎溪。虎溪岩是廈門人民中秋賞月的最佳去處。

主要景點

虎溪岩位於醉仙岩西邊,巨岩下有一稜層洞,洞前石穴中流泉成溪,稱"虎溪"。山上岩寺,也名虎溪岩寺。

虎溪岩滿山皆巨石,盡皆奇險天成。山門旁有一巨石如芽,其上鐫刻"先露一芽"。入得山門,順着蹬道,有"漸入佳境"、"三笑"等題刻,使人遊興倍增。蹬道盡處就是"虎溪",虎溪上架着弓形石橋,俗稱"仙人橋",亦稱"渡虎橋"。過了弓形橋,來到"靈則名"洞,洞名取意唐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之句。洞裡甚涼,使人有"入洞方知六月寒"之感。

踏上石階,環視四周,但見山石奇形怪狀,如鬼斧神工砍削而成,故有"怪石環岩皆鬼斧"之詩。

在寺之左側,有夜月洞,叫伏虎洞,洞頂刻"稜層"、"嘯雲"四字,洞中伏着一隻泥塑老虎。每年中秋,月光照到泥虎頭上,只見它雙目炯炯,眈眈注視洞外,令人望而生畏,故名"虎溪月夜"。

左側有一石門,門外磐石夾峙,稱"夾天徑",即"一線天"。從夾徑可攀上"虎牙洞",勢若猛虎張口,洞口繞以石欄,與虎牙無異,又有古榕攀繞"虎牙",緊貼"虎頷",宛若虎髯,而氣根飄垂,恰似虎髯。虎口上齦刻着"劃然長嘯"、"凌空一漱"八字,下齦蹲着兩隻石虎,造形生動。

再從虎牙洞轉彎,可達玉壺洞。石壁有林爾嘉詩刻:"幾度匡廬過虎溪,歸來還愛此山低,一登絕頂能觀海,不似雲深路易迷"。

虎溪岩又名虎溪岩寺,寺為唐陳儔所建。明萬曆年間紳士林懋時集資拓建。清康熙年間,元飛和尚應福建水師提督吳英之請來廈門主持該寺,並大興土木,重建大雄寶殿,增建垂雲樓、大悲殿、一嘯亭、伏虎洞。經三十多年苦心經營,才頗具規模。

繼元飛和尚之後,廈門海防同知李暲出資白銀5000兩,又興建了准提閣、彌勒樓、供佛泉、飛鯨石、渡虎橋等建築。因此,虎溪岩寺在清代盛極一時。

詩人陶淵明和陸靜修到東林寺後回家,慧遠送客,因談話投機,不覺過溪,虎就吼叫起來,三人大笑而別,遂建「三笑亭」以為紀念。

廈門虎溪岩襲用了「虎溪」山名和「東林」寺名。「三笑」石後即「東林寺」了。寺之右側有「夜月洞」,亦稱「伏虎洞」。洞頂有「嘯雲」石刻,洞中有雕塑之虎,雙目炯炯有神。此洞的洞口朝東,每逢滿月東升,尤其是中秋之夜月光直射洞內,正對虎身,故稱「虎溪夜月」。「東林寺」是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廈門詩人池顯方所建,因南面有玉屏山,又稱「玉屏寺」。

氣候特徵

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溫和多雨,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年平均氣溫為21度,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常向主導風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關係,每年平均受颱風影響5-6次,且多集中在7-9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