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虎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虎貙》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 第七卷。

原文

若石隱於冥山之陰,有虎恆蹲以窺其藩②。若石帥其人晝夜警,日出而殷鉦③,日入而燎④,宵則振鐸⑤以望,植棘樹墉⑥、坎山谷以守,卒歲,虎不能有獲。一日而虎死,若石大喜,自以為虎死毒已者矣。於是馳其機⑦,撤其備,損壞而不修,藩決而不理。無何,有貙①逐糜來止其室之隈⑧,聞其、豕之聲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為貙也,叱之不走,投之以石,貙人立而爪之斃。君子謂若石知一而不知二,宜其及也。

註解

① 貙:獸名。

② 藩:籬笆。

③ 殷鉦:殷,震動。鉦,古代樂器

④ 燎:燎,燃燒。

⑤ 鐸:古代樂器,是大鈴的一種。

⑥ 墉:高牆。

⑦ 機:古代弩箭上的發動機關。

⑧ 隈:彎曲處,角落。

譯文

若石隱居在冥山的北坡,有一隻老虎常常蹲在那裡窺視他的籬笆。若石領着他的家人晝夜警惕它,日出時,就震動鉦器發出聲響,日落後,就燃燒起火所放出光輝,深夜時,就敲着鐸鈴而觀望,種荊棘植樹叢做高牆,在山谷里挖地洞而守衛,到年底,老虎也沒有什麼收穫。有一天,老虎突然死了,若石很高興,自認為老虎死了,再沒在危害自己的野獸了。於是放鬆了弩機,撤除了那些防備,牆壞了也不修整,籬笆破了也不修理。不久,有一隻貙追趕麋鹿來到他房屋裡拐角處,聽到那些牛、羊、豬的叫聲就進去了,在那裡飽吃起來。若石認識它是貙,呵斥它也不逃跑,用石塊扔向它,貙像人一樣站起來,就用爪子把他抓死了。君子說,若石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他遭到連累是應當的啊。

評語

要保證自身的安全,就要時刻保持警惕。大事亦小,小事亦大,如果對各種小事麻痹大意,疏於防範,就有可能在小河溝里翻船。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1]

作品評價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得莊子精髓[2]。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

視頻

虎貙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

  1. 揭秘大明王朝第一謀臣劉伯溫 ,搜狐,2016-08-31
  2. 莊子 33篇精髓整理,豆丁網,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