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虐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虐戀

來自 央廣網的圖片

虐戀,,統指與施虐、受虐相關的意識與行為。狹義上指SM,(英語:sadomasochism),亦稱施虐與受虐,是一種將性快感與痛感聯繫在一起的性活動,即通過痛感獲得性快感的性活動,是一種性慾倒錯,屬於BDSM重要術語之一。

其中的疼痛既包括肉體痛苦(如鞭打導致的痛感),又包括精神上的痛苦(如羞辱、支配所導致的痛苦感覺),虐戀還包含施虐癖和受虐癖兩個範疇,對他人施加痛苦可以導致自身的性快感性興奮或單純的樂趣則屬於前者,如果接受痛苦可以導致自身的滿足感則屬於後者。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虐戀 [1]

外文名 sm

全稱 sadomasochism

含義 與施虐、受虐相關的意識與行為

基本介紹

[1]虐戀,統指與施虐、受虐相關的意識與行為。比如近年來影視劇中男女主角在感情上互相折磨的戀情就被成為虐戀,如《千山暮雪》。

狹義的虐戀(英語:sadomasochism),亦稱施虐與受虐,是一種將性快感與痛感聯繫在一起的性活動,即通過痛感獲得性快感的性活動,是一種性慾倒錯,屬於BDSM重要術語之一。該詞條主要對狹義概念進行闡述。

[2]其中的疼痛既包括肉體痛苦(如鞭打導致的痛感),又包括精神上的痛苦(如羞辱、支配所導致的痛苦感覺),虐戀還包含施虐癖和受虐癖兩個範疇,對他人施加痛苦可以導致自身的性快感、性興奮或單純的樂趣則屬於前者,如果接受痛苦可以導致自身的滿足感則屬於後者。

虐戀在心理學上的定義叫做「戀痛癖(algolagnia)」,該名詞與虐戀有概念上的差別。

虐戀與性虐待不同,前者是參與者自願且確保安全、理智的行為,而後者指的是未經同意對他人進行性侵犯和虐待的犯罪行為,但兩者有時會被混淆。

「虐戀」一詞由英語單詞「sadomasochism」轉譯,是sadism(願意施虐傾向)和masochism(願意受虐傾向)的合成詞,故虐戀更常見的非正式稱呼為「SM」

雖然「虐戀」的非正式稱呼為SM。但由於廣義上常見的的虐戀活動可能也涉及捆綁、鞭打或其他調教(Bondage & Discipline )形式,一般的正式名稱BDSM(bondage, discipline, dominance, submission, sadism, masochism)即是以多意義、首字母縮略字的混成詞來泛稱。有人也直接擴大使用,以「虐戀」活動稱作「BDSM」活動的代稱。

目前,虐戀尚未被主流社會廣泛認知和接受,處於一種亞文化狀態。

虐戀成因

生理因素

生理學研究表明,身體在經受疼痛時釋放腦內啡,它可能會導致快感並成癮,虐戀與腦內啡成癮有關聯。除此之外,肌肉勞損時釋放的乳酸、經受壓力和疼痛時所釋放的腎上腺素也可能會導致快感。但生理因素並不能完全解釋虐戀,尤其是非疼痛的捆綁、支配給虐戀者帶來的愉悅。

生物學的觀點

疼痛、暴力、性和愛都造成人的身體內部很多荷爾蒙和化合物釋放。並且,當人們看、聽或想象此類活動的時候,體內交感神經會產生響應。

體內睾丸激素的水平會暫時受到在虐戀角色的影響。虐待方的睾丸激素水平通常得到提高,而受虐方的睾丸激素水平通常會下降。

身體在經受疼痛時釋放腦內啡。它可能是導致一些人成癮的因素,因而常以為自殘和自願受虐的行為從官能上是相近的,但二者並無因果關係。

肌肉勞損時釋放的乳酸可能會導致快感。

大腦中的五羥色胺和褪黑激素可受到情緒或壓力的影響。

經受壓力和疼痛時所釋放的腎上腺素和正腎上腺素可導致愉悅的「激動」。

虐戀對體內化學的作用可能會增強行為本身並因此產生主觀上繼續尋求此行為的動機。

童年經歷

有觀點認為,童年經歷與虐戀的形成有關聯,引述最頻繁的例子是,盧梭在《懺悔錄》中提及他8歲時受到姑媽的鞭笞,對他的性生活產生了終身的影響。

有些人堅持認為,英國人對於性鞭笞的偏愛來自英國學校的體罰制度。「成百上千的年輕人通過在教育體制中親身體驗到教育者熱衷於鞭笞制度,忘不掉在接受鞭笞過程中所體會到 的某種感覺,從中汲取了鞭笞的熱情,渴望從美麗的女郎手中得到同樣的鞭笞 。」

攻擊性

另一種觀點認為,虐戀源自人類性本能所包含的攻擊性。

焦慮感與恐懼感負罪感

一些分析認為,虐戀(尤其是受虐癖)與負罪感有關。弗洛伊德說:「在受虐幻想中,可以發現一種明顯的內容, 即負罪感。當事人假想他犯了某種罪過(犯罪性質是不確定的),必須用忍受痛苦和折磨的過程來贖罪。」弗洛伊德還說: 「就我所知,在施虐傾向轉變為受虐傾向的過程中,負罪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