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虞美人 賦虞美人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虞美人 賦虞美人草》

作品名稱: 《虞美人 賦虞美人草》

創作年代: 南宋

文學體裁:詩

作者:辛棄疾

《虞美人 賦虞美人草》南宋詩人辛棄疾的作品。[1]

 此詞於慶元元年(1195)或二年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閒居帶湖時所作。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常到博山遊覽,博山風景優美,他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創作了此詞。

詩詞正文

譯文

當年春風得意,好像芳草天天得到春風吹拂。由勝轉衰,四面楚歌,只得高聲哀唱,和虞美人訣別。帳飲之後,彼此分離,而虞姬從此要何以對待項羽呢? 眾人只知欣賞美妙舞姿,不解其內心悲楚。虞美人草靜止不動就像那整整衣袖、亭亭玉立的美人,停止歌舞,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引起了虞姬的懷舊情緒而不忍卒舞。

鑑賞

詞的上片寫霸王別姬,是用對比手法來寫的。開頭兩句寫項羽春風得意,言其當年在全國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機起事,猶如芳草應運而生,春風得意,枝繁葉茂,成為西楚霸王,天下無敵。這兩句以芳草喻項羽,既生動形象,富有詩情畫意,又貼近詞題,頗為得體。「拔山」承上啟下,寫其由強變弱,由盛轉衰,化用項羽的悲歌,渾化無痕,並巧妙地引出結尾二句。「飲罷」二句寫霸王別姬。言帳飲之後,彼此分離,而虞姬何以對待項羽呢?言外之意是說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從於地下,這就自然地過渡到下片去。

詞的下片詠虞美人草。「人間」二句言虞美人草為虞姬精誠所化,聽到虞美人曲,就應拍而舞,千載之下,猶見其對項羽的精誠,世人不理解這一點,只是「貪看青青舞」,則辜負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暮然」句寫虞美人草停止舞動。在這裡,作者使用「斂袂」,寫虞美人草靜止不動,猶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讓人覺得格外生動。為什麼虞美人停止舞動?「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引起虞姬懷舊情緒而不忍卒舞,用擬人筆法和心理描寫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不舞的原因,賦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感情色彩,含蓄蘊藉,真摯動人。

總觀全詞,作者對虞美人草的遭遇是惋惜的,對虞美人草的品格是讚賞的。聯繫作者身世和南宋情況來看,作者是想藉此詞來諷刺和規勸南宋君臣不要沉溺於歌舞生活,招致亡國殺身之禍,而應發奮圖強,收復失地,重振國威。同時,作者也是藉此詞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因此,這首詞寫得既豪放又婉約,是詠物詞中的妙品。[2]

簡介

辛棄疾[3] (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4]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5]

視頻

9分鐘看辛棄疾的一生,不看不知道什麼叫真正男子漢?

品讀經典--辛棄疾《永遇樂》_標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