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蛋白質與多肽藥物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蛋白質與多肽藥物實驗室2004年,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面向國家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的重大需求,布局建設"蛋白質與多肽藥物實驗室"。2011年,為了加快突破我國生物大分子藥物研發中"創新"與"轉化"銜接的瓶頸,重新組建了一支以傑青和百人等骨幹人才為核心的團隊,成為"蛋白質與多肽藥物重點實驗室",並作為重點培育方向之一被納入研究所"一三五"規劃。由於實驗室的發展方向契合了北京市"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規劃,2013年,被北京市科委評定為"北京市生物大分子藥物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構簡介

實驗室的定位是圍繞精準醫學,針對我國生物大分子藥物轉化中上下游銜接的瓶頸,建立生物大分子藥物創新與轉化平台,加速基礎科研成果的轉化。實驗室現有150位成員,其中包括院士1位、傑青2位、優青1位、百人計劃7位,45位副研、助研/博士後和94名博士研究生[1]。人才隊伍的特點是學科交叉,研究方向包括醫學、免疫、藥學、納米、藥劑、成像等領域,實現了優勢互補,集成創新。實驗室迄今發表論文308篇,單篇論文代表作入選中國最高引用100篇論文,授權發明專利84項,其中國際專利14項,國際專利100%成功轉化。4項新藥獲得臨床批件,2項進入臨床研究。2項診斷試劑盒獲得醫療器械證書,腫瘤免疫療法已進入臨床應用,成果轉化累計5.36億元。

研究成果

因理論的創新性和轉化研究的系統性,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全國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金獎、中國專利[2]優秀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併入選中國"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實驗室在"十二五"期間中科院"一三五"培育項目考核中獲得"優秀"及北京市工程技術中心考核"優秀",是生物大分子製藥領域唯一一個獲得優秀的工程技術中心。

2019年,實驗室繼續在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方面取得突破,新建2個轉化研究平台,作為納米酶研究領域的開拓者,應Springer雜誌邀請出版"Nanozymology"專著, 成立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納米酶分會,成立"中國科學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這也是我國第一個專門研究納米酶研發轉化的工程實驗室。在技術創新方面,2019年2項創新藥物進入臨床:99mTc-3PRGD2藥物進入III期臨床,YP345藥物進入I期臨床。基於以上新藥研發的創新成果,以實驗室骨幹為核心,2019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蘇州生物大分子藥物轉化中心已掛牌正式運行,正在申報中的懷柔科學城項目"生物大分子藥物創新與轉化"已通過前2輪申報,這也是研究所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新舉措和新基地。

取得成績

實驗室成員2019年先後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僅10位獲獎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貝時璋青年生物物理學家獎等。實驗室也引進青年千人高利增,培養范克龍為青年PI,併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促進會會員。

2020年,實驗室探索新的生物藥研發與轉化新機制,以建設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蘇州轉化中心為契機,通過與先前已建立合作關係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英國MRCT、美國加州生物醫藥研究所等機構的密切合作,建立臨床前候選藥物的關鍵技術體系,在新方法、新靶點、新機理、新工具方面取得突破,實現5-10項生物大分子藥物成果轉化,申報國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台,繼續在國內的生物大分子藥物創新與轉化研究領域發揮骨幹領跑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