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後院 張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後院這首詞記錄了一位歌舞女子脫離風塵、受到善待的經歷,抒發了她在主人外出時的惜別之情。
原文
張先〔宋代〕
移得綠楊栽後院。學舞宮腰,二月青猶短。不比灞陵多送遠,殘絲亂絮東西岸。
幾葉小眉寒不展。莫唱陽關,真箇腸先斷。分付與春休細看,條條儘是離人怨。
譯文
移了一株小的綠柳將它栽種到後院。初春二月它的枝幹尚短,也舞動自己纖細的腰肢。不像那灞陵邊上的柳樹,因為人們折柳送別只剩殘絲亂絮,被人拋棄在東西岸邊。
楊柳初生的嫩葉因春寒而皺巴巴。不要唱《陽關曲》了,還沒唱它就因為別離而斷腸了。告訴春天休要細看它了,它的一根根枝條都展現出與戀人分別的哀怨。
賞析
上片寫從外間移來了一株小小楊柳,將它栽種後院,從此它就脫離了橫遭攀折飄零之苦,言下之意頗為自得。楊柳垂條輕盈裊娜,詩詞中常與美人纖腰互為比喻。此處「學舞宮腰」就將楊柳擬人化,開篇便宛然有一個歌女兼舞女的形象。「學舞」云云,可見其年尚小,不特「二月青猶短」的形容而然。這樣,移柳之事似乎暗示着一個小歌女脫離風塵,進了人家宅院,於是境遇大變:「不比灞陵多送遠,殘絲亂絮東西岸。」灞陵自漢唐以來均為折柳送別之地,「殘絲亂絮」拋置之多,不言自明。這二句暗示歌女脫離為人隨意作踐的境地,有了一個好心的主人扶持。
下片詞意忽生轉折。「寒不展」的葉兒,是皺眉的樣子,看得出是情緒低落。以楊柳嫩葉比美人之眉,仍是繼續前面的擬人,連下句依舊是描述那年少歌女的樣貌。「莫唱《陽關》」,這一句點出離愁別緒,因為《陽關》乃是送別曲,而自然是與上文中的好心人離別了。主人將外出,故伊人依依難捨。「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白居易《楊柳枝詞》)可見「真箇腸先斷」中的「腸」與「眉」均是借喻柳。末二句則是更清楚地說明了腸斷的緣由,兼寄詞人的感慨,其中代用了唐人雍陶《題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的名句,似乎那柳絲也不是柳絲,條條儘是離人怨苦之具象了。
此詞將人柳合一,若粘若脫,暢而不拘,收放隨心,末句點明題意,尤貴於深有寄託。將柳葉、柳枝比作纖腰、美目、愁腸,這在詞人之前便已有之,然而妙於運用,以此造成一個渾然天成的藝術人物,展示出一段曲折哀婉的特殊情事,則是獨創。詞先寫佳人於坊間飽受折磨,移入人家後有所改變,但仍有不美滿者。詞人將此種曠怨之情融入柳寄離情的比興境界中來表現,確是別有一番風味。
創作背景
這首詞創作於熙寧七年(1074年),詞人八十五歲,納一位叫「綠楊」的歌妓為妾,稱她為「六娘子」。綠楊進了張府後,詞人對其寵愛有加,便冷落了其他妻妾,其他妻妾們一合計,乘詞人不在家,將綠楊趕出了張府。眾怒難犯,詞人只能默認,唯一能做的就是寫下這首詞。
簡析
這首詞記錄了一位歌舞女子脫離風塵、受到善待的經歷,抒發了她在主人外出時的惜別之情。全詞將詠柳與寫人熔於一爐,通過敘寫伊人風塵中橫被攀折之苦,移入人家後有所改變而仍有不滿一事,塑造出一個渾然一體的動人形象,展示出一段曲折哀惋的特殊情事;詞中將曠怨之情融入柳寄離情的境界中來表現,表情達意極為含蓄,渾然一體、韻味悠長。
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聖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