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螢光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螢光蕈
原圖鏈接

螢光蕈 又名螢光小菇、夜光茸,屬小菇科,分布於台灣日本泰國爪哇香港地區,生長於春夏季低海拔林區[1]。常見於竹林腐敗的竹節、竹葉間,夏天高溫、潮濕環境最利螢光蕈生長。[2]。全世界目前被發現的共有74種螢光蕈。

  • 學名:Mycena chlorophos
  • 別稱:螢光菇或螢光小菇(日本稱夜光茸)
  • 體型:約六至十公分

特徵

夜間發出螢光,平常色澤為白色,雨後夜晚發出綠光。它也是環境指標的物種之一,需在潮濕、無汙染的環境下生長

入梅後,屏東墾丁社頂自然公園罕見的螢光蕈也活躍起來,平時呈灰白色。圖/墾管處提供
原圖鏈接  

生長型態

台灣過去記錄的小菇屬(Mycena)螢光蕈共有8種,最常見的是生長在枯竹上的螢光小菇,菌絲及菌傘會發出綠色螢光;墾丁小菇菌絲及菌傘也都會發出綠色螢光,也生長在枯樹枝上,但菌傘直徑明顯小於螢光小菇,成熟菌傘僅3-8公厘。[3]

原文網址: 發現世界新種螢光蕈 「墾丁小菇」易培養 | ETtoday新奇 | ETtoday新聞雲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發光原因仍是謎

研究指出,它是利用蕈體內的螢光素、螢光酵素及氧的化學作用發出如火蟲的綠光,但確切的發光機制仍是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