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螳螂捕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漢語成語,【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的這類人提出警告。[1]

出處 

《莊子·山木》:「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示例】:

1.《戰國·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2.漢·韓嬰《韓詩外傳》:「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3.《劉向·說苑·第九卷·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4.《說苑·正諫》:「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ì)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雀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5.《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槐西雜誌十四》:「後數年,聞山東雷擊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殺過度,又伏天誅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挾彈者,又在其後,此之謂矣。」

6.毛澤東《質問國民黨》:「你們不可以打邊區。「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兩個故事,是有道理的。」

近義詞】:一物降一物

典故 

這個成語出自劉向的《說苑·正諫》。

原文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在三。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譯文

吳王想要討伐楚國,告訴左右大臣說:「我會殺死所有敢勸諫我不出兵的人!」吳王的侍從中有個年輕人想要勸諫吳王卻不敢,就懷裡藏着彈丸,手裡拿着彈弓,在後院遊蕩,露水沾濕了他的衣服,這樣做了幾天。吳王說:「你何苦要這樣辛苦地沾濕衣服?」

年輕人回答說:「園子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處在高處一邊放聲叫着一邊吮吸着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後面;螳螂彎曲身子貼緊前肢想要取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的旁邊;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螳螂,卻不知道彈弓和彈丸在它的下面。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考慮身後的隱患。」吳王說:「好啊!」於是吳王便打消了出兵的念頭。


視頻 

經典成語故事 第1集 螳螂捕蟬

參考資料 

  1. 螳螂捕蟬的故事 第一範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