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螺螄 |
中文學名:方形環棱螺 拉丁學名:Sinotaia quadrata 別 稱:螺螄、田螺、湖螺、 石螺、豆田螺、金螺、 方田螺、石田螺 界: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 綱:腹足綱 亞 綱:前鰓亞綱 目:中腹足目 科:田螺科 屬:環棱螺屬 種:方形環棱螺 亞 種:0 命名者及年代:Benson,1842 保護級別:IUCN標準:無危(LC) 同義學名:Vivipara quadrata Kobelt,1909 同義學名:Paludina quadrata Reeve,1862 同義學名:Bellamya quadrata Benson,1842 同義學名:Filopaludina quadrata Bensen,1842 |
螺螄一般指方形環棱螺(學名:Sinotaia quadrata),是田螺科、環棱螺屬動物。貝殼中等大小,成體殼高28毫米,殼寬15毫米;殼質厚、堅固,外形呈長圓錐形;有7個螺層,各螺層高、寬度緩慢均勻增長,殼面不外凸;縫合線明顯;螺旋部高,呈長圓錐形;體螺層不膨脹;殼面呈綠褐色或黃褐色,具有細密而明顯的生長紋及螺棱;殼口呈寬卵圓形,上方有一銳角,周緣完整,臍孔不明顯;厴為角質的薄片。 方形環棱螺棲息於河溝、湖泊、池沼、水庫及水田內。喜鬆軟底質、餌料豐富、水質清鮮的水域,特別喜群集於有微流水之處。食性雜,以水生植物嫩莖葉、細菌和有機碎屑等為食,夜間活動和攝食。方形環棱螺為卵胎生,受精卵的胚胎髮育至仔螺發育都在雌螺體內進行。分布於中國東部、朝鮮半島和日本;越南北部可能也有分布。 [1]
目錄
方形環棱螺形態特徵
方形環棱螺 的貝殼中等大小,成體殼高28毫米,殼寬15毫米。殼質厚、堅固,外形呈長圓錐形。有7個螺層,各螺層高、寬度緩慢均勻增長,殼面不外凸。縫合線明顯。螺旋部高,呈長圓錐形,其高度約等於全部殼高的2/3;體螺層不膨脹。殼面呈綠褐色或黃褐色,具有細密而明顯的生長紋及螺棱,在體螺層上的螺棱顯著。殼口呈寬卵圓形,上方有一銳角,周緣完整,臍孔不明顯。厴為角質的薄片。
齒式為2·1·1·1·2,中央齒上緣有11個尖齒,側齒上緣有10個尖齒,內緣齒有9個,外緣齒有12個尖齒,即5-1-5;5-1-4;4-1-4;12。雄性右觸角短、粗、彎曲,形成交配器官。
方形環棱螺棲息環境
方形環棱螺棲息於河流、湖泊、溝渠或池塘內,水田內亦偶有發現。多棲息在水底腐植質豐富的淺水水域(水深1米左右),較少棲息於水深2.5米以上的水域。生長適溫為20-27℃。
方形環棱螺生活習性
方形環棱螺常以寬大的足部匍匐爬行,或附着在岸邊岩石上。食性雜,以水生植物嫩莖葉、細菌和有機碎屑等為食,夜間活動和攝食。
方形環棱螺分布範圍
方形環棱螺分布於中國東部(包括廣西、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香港、台灣、廣東和雲南)、朝鮮半島和日本(九州)。越南北部可能也有分布。
方形環棱螺繁殖方式
方形環棱螺雌雄異體,卵胎生,受精卵的胚胎髮育至仔螺發育都在雌螺體內進行,一個雌螺約懷10餘枚胚螺,仔螺發育成熟後,陸續從母體產出,即可在水中自由生活。雌螺全年懷胎,中國太湖地區產仔期為3-10月,但6-7月間產仔量最大,仔螺1年可發育成熟。
方形環棱螺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9年 ver 3.1)——無危(LC)。
方形環棱螺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方形環棱螺肉味美,可食部分占27%。肉味美,可食部分占27%。每100克鮮螺肉中含能量379干焦,含蛋白質12.5克、脂肪0.7克、糖類8.2克、灰分3.1克、鉀21毫克、鈉13毫克、鈣2458毫克、鎂147毫克、鐵9毫克、錳0.42毫克、鋅6.17毫克、銅2.14毫克、磷118毫克、硒12.46微克及多種維生素。煮食或炒食皆可,也可加工凍煮螺肉,產品出口日本等國。
藥用價值 方形環棱螺乾燥貝殼可入藥,名白螺螄殼。四季採收,收集年久色白者,洗淨入藥。煅螺螄殼:取淨螺螄殼,煅至紅透,放涼碾碎。有清熱化痰、軟堅散結、制酸止痛、生肌斂瘡的功能。可治熱痰咳嗽、淋巴結結核、胃痛吞酸、潰瘍、脫肛、燙傷等。
其他價值 方形環棱螺肉及殼也可做家畜、家禽的飼料,也為某些淡水魚類的優良天然餌料;碾成粉可做農田肥料。
方形環棱螺物種危害
中國北方建立於江河沿岸的工廠,冷卻水管管道的堵塞,往往是由於方形環棱螺在管道的孳生而引起的。方形環棱螺還是寄生吸蟲的中間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