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科學管理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行為科學管理理論是名詞術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行為科學是是20世紀30年代開始形成的一門研究人類行為的新學科,一門綜合性科學,並且發展成國外管理研究的主要學派之一。是綜合應用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人類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法律學、教育學、精神病學及管理理論和方法,研究人的行為的邊緣學科。它研究人的行為產生、發展和相互轉化的規律,以便預測人的行為和控制人的行為。
目前行為科學已在管理上得到廣泛的應用,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它的成功改變了管理者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行為科學把以「事」為中心的管理,改變為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由原來對「規章制度」的研究發展到對人的行為的研究;由原來的專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過渡。
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產生與發展
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產生之前,在西方盛行的是古典管理理論,古典管理理論產生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是系統地研究企業生產過程和行政組織管理。前者以泰羅為代表,着重研究車間生產,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問題;後者以法約爾、韋伯為代表,着重探討大企業整體的經營管理,且突出的是行政級別組織體系理論。
行為科學管理理論在相當程度上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論的弊端。行為科學管理理論始於20世紀20年代中至30年代初梅奧的霍桑實驗,該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工人的工作動機和行為並不僅僅為金錢收入等物質利益所驅使,他們不是「經濟人」而是「社會人」,有社會性的需要。梅奧因之建立了人際關係理論,行為科學的前提也稱為人際關係學。1949年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一次跨學科會議上,首先提出行為科學這一名稱。1953年正式把這門綜合性學科定名為「行為科學」。
對於行為科學,國外國內都持有不同的看法。國外有人認為它現在只不過是一種科學的虛構,還不是科學的真實。在理論上是混亂的,概念上也是不統一的,方法上的可靠性也值得懷疑。國內有三種意見:第一種認為行為科學是一門現代科學,任何國家和階級都可以研究它、應用它;第二種認為行為科學是調和階級矛盾的產物,是為維持資本主義秩序服務的,必須徹底否定;第三種認為,人的行為是客觀存在的,把人的行為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是完全必要的,在研究中提出假設也是允許的,行為科學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應當根據我國國情,吸收其合理的成分。
現行的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論點
現行的行為科學管理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問題:
(一)、人性假設是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出發點。其中各個時期、管理者對管理對象的認識可以分為六種基本類型:工具人假設;經濟人假設;社會人假設;自我實現人假設;複雜人假設;決策人假設。
(二)、激勵理論是行為科學的核心內容,具體而言,從與要層次理論、行為改造理論、過程分析理論三個方面進行的。
(三)、群體行為理論是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重要支柱,掌握群體心理是研究群體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領導行為理論是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對領導者的素質、領導行為、領導本體類型、領導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行為科學管理理的特點
行為科學管理理的主要特點是:
1、把人的因素作為管理的首要因素,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管理,重視職工多種需要的滿足;
2、綜合利用多學科的成果,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探討人的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及改進行為的辦法;
3、重視組織的整體性和整體發展,把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
4、重視組織內部的信息流通和反饋,用溝通代替指揮監督,注重參與式管理和職工的自我管理;
5、重視內部管理,忽視市場需求、社會狀況、科技發展、經濟變化、工會組織等外部因素的影響;
6、強調人的感情和社會因素,忽視正式組織的職能及理性和經濟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是怎樣起源的?源始於殷商?文字有600年的歷史?,搜狐,2022-09-15
- ↑ 揭秘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來源圖畫還是記號?,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