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陽光里 ——讀丁尚明散文集《故道長河》有感(李引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行走在陽光里 ——讀丁尚明散文集《故道長河》有感》是中國當代作家李引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行走在陽光里 ——讀丁尚明散文集《故道長河》有感
我在微信群里,讀到一篇介紹散文作品集《故道長河》的文章,得知該書作者丁尚明老師是一位有着二十四年軍齡的轉業軍人。後又讀到丁尚明老師的一篇散文《走近夏日的荷塘》,和他為我的《人生如粽》一文作的點評。於是,我冒昧地加了他為微友,隨後也有幸訂購了一本《故道長河》。
拿到書後,我從張方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先生寫的序讀起,從中了解了丁尚明老師文字行走起步的艱辛,就愈加好奇他怎樣行走歲月寫出如此厚重的文字。於是,我一個暑假行走在他的《故道長河》里。一路行走,他艱難剛毅的步履踩出一地陽光,讓觸摸他文字的人感覺置身在陽光里。
最溫暖的地方叫故鄉
尚明老師的文字如他身邊的黃河水,始終繞着故鄉流淌,從不曾分流過。
如果人生是條河的話,故鄉就是河的源頭,我們就是河中破卵而成的魚兒,游着生命的春夏秋冬,愈長大愈孤單,愈長大愈想洄游。尚明老師文字的行走中處處惦念着、追隨着故鄉,《我在城池牽掛故鄉》,心之所思、心之所向滿是濃濃的故鄉情結,文字的起落始終朝着故鄉東阿的方向,讓我想起逐日的夸父,故鄉成了他追逐的那輪太陽,不管身處何方,職至何位,心之執,意之堅,把所有的愛與憂都化作文字,行走成愛鄉思鄉的步履。故鄉的貧瘠給過自己苦難卻快樂的童年,缺衣少食的年卻也過得豐富多彩,大隊院落排練的樣板戲,小隊裡激動人心的殺年豬,臘月集市上的油紙花炮仗把讀者帶回那個物質貧乏卻精神充實的歲月。黃河岸邊的小山村給過他心酸苦澀的記憶:父親黃河船工的艱辛,母親日夜縫補的無奈,弟妹被迫輟學的心痛。往事像鹽田的滷水浸泡着他的記憶,刺骨鑽心的痛卻從未抱怨過那樣的歲月,從未嫌棄過那塊貧瘠的土地。心中的故鄉永遠鍾靈毓秀,英才輩出。心中始終驕傲自己是鳳凰山的孩童,黃河的漢子。
正因如此地愛戀着故鄉,童年的鳳凰山在作者筆下如魯迅的百草園讓人心生嚮往,魚山的陳王墓又增添了故鄉的神奇與詩意。跟隨作者我們虔誠地拜竭子建,聆聽梵音讓心回歸自然無風無雨亦無晴。童年的苦難,青年的奮進,中年的跋涉,文字里流露出一路的艱澀卻不見絲毫悲苦的顏色,作者總是在人生的困頓處回望故鄉,讓故鄉溫暖的記憶照亮前程,故鄉就是心中那盞長明燈,故鄉就是一輪溫暖的陽。寫故鄉的文字恰似一縷縷陽光照進了讀者的心房,讓人知道心有故鄉,再寒再冷的夜也會過去,再難再長的路也能走下去。
我們在自己心身苦累的時候何嘗不是一次次回望來處,一次次尋找心靈的家園,正是在一次次地回望與尋找中我們才能安放自己浮躁的心,不至於在苦痛中沉淪自己,在浮華里迷失自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只有雙腳踏上回鄉的路,村口撲面而來的親切讓我們一次次地氤氳在溫暖中,故鄉始終是那個你樂我等你,你苦我依然等你的溫暖巢窠。
曾經因為家鄉的貧窮落後我們奮力掙扎,一個念頭就是走出去,義無反顧地走出去,家鄉就這樣漸行漸遠。長途地奔波,艱難地打拚中,家鄉就縮在了節日年關里。當有一天疲憊中駐足,才發現家鄉的山水是世上最美的山水,家鄉的梨果是人間最甜的梨果,你回與不回,故鄉就在那裡,你怨與不怨,故鄉還在那裡,故鄉待你如初,你原來待故鄉亦如初!故鄉一直幽居在你的心底!在這一點上,我深感作者寫出了我們共同的情愫,讓文字照出了那個蟄居在我們靈魂深處的情感。
作者所有的苦痛歡樂始終如黃河之水帶着泥沙且行且沉澱,所有的放歌如黃河號子悲壯鏗鏘。為故鄉歌,為故鄉憂,為故鄉相思成《故道長河》!一路豪歌向故鄉,吟嘯前行愛意濃濃,一山一水皆親切,一草一木皆溫情。讀過許多愛鄉思鄉的篇章,沒有他這樣愛得深沉,愛得執著,愛得震撼人心!
告訴你我從哪裡來,告訴你我到哪裡去,不管身在何方,故鄉在我心上,最溫暖的地方叫故鄉。
大約半世紀前,魏巍曾說:我在朝鮮的每一天都被一些事情感動着,我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着……我想說我感情的潮水也時時拍打心岸,總想寫點什麼,為一個人。
曾和友明老師戲謔,尚明老師是扛着大旗行走的人。
他的文字中充斥一種浩然正氣,總有一股向上的力量衝擊着讀者,當然也衝擊着我。我曾走進過軍營,和那些熱血正直的軍人們打過交道,感受過他們的豪邁與剛毅,他們的俠骨與柔情。與軍人的文字打交道還是頭一遭。當兵很苦,當兵的人需要在吃苦中提升境界,我聽說過,也在電影電視中看到過,但作者筆下的兵之初歲月卻感動着我,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尖厲的海風,沒膝的滷水,牛一樣的拉耕」,寒意和孤寂時時地侵襲,卻依然在大聲的歌唱中勞作,浸淫在宋詩猶裘苦讀的意境裡,在戰友的酣睡中筆耕不輟,在烈日下徒步到四十里外買成語詞典,險些喪命……字字句句的敘述叩擊着我的心靈。想想同樣青春的自己,坐在偌大的圖書館裡,經常會無所適從,在瓊瑤和三毛的文字里纏綿流淚,工作後家裡書櫃成了一種擺設,裡面的書很長一段時間落滿塵灰,日子在一個又一個百無聊賴中滑過,手中的筆銹成了每一個落筆時的踟躕,參照之下實在愧阼!點點文字像軍號催醒我的慵懶,讓我不得不在肅然起敬中整飭自己。一個酷暑除了上課,我開始讀書,開始寫作,《宿醉》、《最美的時光里,遇見最青春的自己》、《墳地與村莊》、《今天,讓我給你一個擁抱》就這樣在尚明老師文字的激勵中走了出來。
難忘的軍營歲月錘鍊了人的意志,使原本就向上行走的人步伐更加堅定。鹽田的風吹雨打滷制出作者特殊的品格,「我是農民的兒子,自己多吃點苦受點累算不了什麼」、「懷揣着文學的夢,以青春的律動和熱血,追逐着我理想的王國」,特殊的環境,執著的追求鍛造了特殊的文風。不管大處落筆,還是細處着眼,文字始終朝向一個高遠處,滿滿的正能量如獵獵軍旗指引着閱讀者。
生活的單調,工作的繁瑣讓我們心生煩怨,在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中我們往往無力掙扎卻又倍感糾結,走一趟《故道長河》,文字里的剛毅與信仰讓你無法放任自己的情緒,就像陽光的投射讓你看清了自己的影子,你才發現在挫折不如意處自己一味地憤青只會蹉跎自己,只會堵死自己前行的路。人不怕在黑暗處行走,就怕心中沒有光明。做一個幸福的人,就得像作者那樣不管何種處境,何種心境,心向光明,我自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愛腳下的每一寸土地。
娓娓講述的文字,猶如嘹亮的軍歌,讓人振奮,讓人熱血沸騰,讓人想加入其中,一起流走成一道風景。
作者簡介
李引弟,女,筆名若汀,山西代縣人,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