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街上流行紅裙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街上

《街上流行紅裙子》是由齊興家執導,由姜黎黎、郭碧川、宋憶寧、趙靜等主演的電影,於1984年上映。

影片以時裝為題材,記錄了80年代開放初期人們思維方式的變化.

劇情簡介

大豐棉紡廠織布女工陶星兒是一名勞動模範,她勤勞、善良,樂於助人,但因地位特殊而謹小慎微,整天穿着白襯衫藍褲子。一天,好友葛佳等女伴慫恿她穿上朋友阿香的紅綢裙去公園。陶星兒的翩翩風度和漂亮的紅綢裙,使其他姑娘相形見絀。陶星兒內心非常喜悅,但勞模的聲譽卻仍束縛着她。陶星兒與葛佳交接班時出了疵點,領導將疵點記在葛佳帳上以為保住陶星兒萬米無疵布的記錄,陶星兒深感內疚卻又不感承認。她在參加工業大學入學考試時故意答錯考題,希望能藉此將上大學的機會讓給葛佳以做彌補,葛佳知道真情後執意不去入學。同班青工阿香想摘掉「鄉下人」的帽子,說謊打掩護,弄得自己生活窘迫。在領導的追問下,阿香一邊痛哭一邊說出真相,使陶星兒很受觸動。她在小組會上檢討自己因顧及勞模榮譽而失去了一個人應有的勇氣和真誠。姐妹們重新取得了信任,擁抱在可一起。

角色介紹

陶星兒(趙靜 飾) 紡織女工,勤勞質樸,有知識、有朝氣,謙和善良,嚴於律己,樂於助人,但囿於勞模身份、地位特殊而謹小慎微,結果被同伴們誤會和排斥。在生活經歷和時代的呼喚下,她逐漸甦醒了自我,擺脫了單調乏味的「加班-開會」的勞模生活方式,自由地追求更豐富多彩的美好生活,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了人們對勞模的偏見和誤解。

葛佳 (姜黎黎 飾) 陶星兒的同事兼好友,性情爽直坦蕩。理解陶星兒作為勞模有許多身不由己的苦衷,同情她的處境,當陶星兒工作出現錯誤時,她出於義氣承擔了責任。

阿香(宋憶寧 飾) 陶星兒的同事,來自鄉下工。她極力跟隨時尚甚至帶領時尚,卻窘於自己的鄉下人出身。因為受不了同伴們的譏笑自己是「鄉下人」,不惜用撒謊來換得平等地位,弄得自己生活窘迫。後來在星兒的幫助下,解開了心結。

董曉勤(郭碧川 飾) 陶星兒在插隊時的戀人。調回上海時,出於種種原因拋棄了星兒,沒想到星兒回城後和他成了同事。他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一直想求得星兒的諒解。


創作背景

1984年,經北影廠的劇本廠長馬林介紹,齊興家觀看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舞台劇《街上流行紅裙子》。齊興家看完後就請來劇作者賈鴻源、馬中駿,洽談把舞劇改編為電影。

拍攝過程

在將舞台劇電影化的過程中,齊興家和攝影師張松平一直堅持的原則是:無論如何不能露出舞台劇的痕跡,絕對不集中在一個場景里 。

由於該片與時尚有關,導演自己翻了不少時尚雜誌,還三次派服裝員到深圳蛇口買港台流行的衣服,然後把戲裡的衣服穿到公園或南京路試着走走,觀察有沒有人關注,發現回頭率低,就又到蛇口買服裝,再一試還是不行。女主角穿的紅裙子最終是在上海服裝研究所製作的,經在街上檢驗回頭率高才拍板定下來。由於在服裝上花費較多,在影片總結會上,齊興家被批評為沒有節約意識 。

幕後花絮

該片是中國內地第一部時裝主題電影。

接到該片的拍攝任務時,姜黎黎剛做完手術,還在治療期間。她不顧病痛接受了齊興家導演的邀請,一邊拍戲一邊治療。每次拍完戲回到招待所,她都累得一動不動,但是第二天照常參加拍攝,決不耽誤工作。攝製組為照顧她的身體,在現場拍戲時,只要沒有她的鏡頭,就讓她躺在椅子上休息。

在拍攝幾個姑娘去火車站接陶星兒的戲時,為了拍蹬車的近景鏡頭,劇組把三輪車的前輪卸掉,用木杆將三輪車連到卡車後面,攝影機在卡車上拍。沒想到,開拍後,汽車一剎車,木杆斷了,隨着慣性,幾個演員從三輪車上摔了下來,姜黎黎的臉和手都摔破了。即使如此,她只休息了三天就又繼續參與拍攝。

[1]


為了貼近生活,在配音時,導演找來一些上海的非職業演員為片中的幾位由北方演員扮演的女工配音。

影片評價

該片中的青年紡織女工身上有鮮明的時代印記,讓觀眾感受到時代在變,人們的觀念也在變。影片的編導者沒有孤立地去表現服裝美,而是將服裝美和儀表美、人的內心世界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比較多的筆墨描寫主人公的嚴於律己和樂於助人的精神,讓觀眾從她平凡的工作和待人中看到她純淨、美好、火熱的心,從而使觀眾受到感染 。(原《中國電影周報》總編輯、《電影通訊》主編李文斌評)

該片中,色彩在塑造人物、展現情節以及形成影片風格和基調方面發揮了顯著的能動作用。影片開頭實景呈現了以暖色為基調的色彩斑斕的綜合色塊,這樣處理,對反映不協調中的協調及五彩繽紛的生活來說是極為妥貼的。該片結構上對色彩語言的應用,形成了整部影片絢麗、歡快、柔美的藝術風格,構成了熱情、明快、純正的影片基調,表達了創作人員對生活的感受,表達了他們的主觀情緒,對未來的信念和難以抑制的火一般的熱情 。(《電影世界》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