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袁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袁世凯墓)
前往: 導覽搜尋

袁林,又稱袁世凱墓、袁公林,為清末民初重要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改革家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及其夫人于氏的墓葬。位於今河南省安陽市北關區勝利路,目前建築格局基本保存完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民國四年(1915年)預備改制稱帝,但遭到廣泛反對,於次年被迫退位,並於次年6月6日病逝。北洋政府根據其「葬吾洹上」的遺願,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趕赴安陽,「慎選堪輿,勘定吉壤」,「繪具詳圖」,「招商築墓」。工程持續近兩年,耗資70餘萬銀元,建成後的墓園位於洹水北岸,占地近140畝。

當時袁世凱長子袁克定欲稱墓葬為「袁陵」。但大總統徐世昌對此反對,表示「項城生前稱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寶,且已取消洪憲年號,如果採取袁陵之名,實為不妥。」並建議稱為「袁林」[1]。中國古代皇帝墓葬稱「陵」,而聖人墓葬方稱「林」,如「孔林」和「關林」。袁世凱墓稱「袁林」,則更被指為僭越。

1930年代,侵華日軍在附近修建飛機場,陵區遭到破壞。1940年代末的國共內戰時期,劉、鄧大軍逼近安陽,國民黨軍隊從袁林砍伐大量樹木修築工事。1952年,毛澤東到此參觀,指示「留着做反面教材」,使得袁林得以逃過「文革」劫難。改革開放後,當地政府將袁林整葺一新。1986年,被列入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建築

墓園占地139畝,建築風格為中西合璧。布局以神道為中軸線,南北綿延約兩公里。

最南端為一大照壁,採用中國傳統的硬山頂、綠琉璃瓦規制,長六十餘米,內側滿飾磚雕圖案,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磚雕照壁。

照壁以北是神道,經糙石橋、青白石橋,有一六柱五樓沖天式牌樓。此牌樓為鐵筋洋灰石子築就,在中國陵墓建築史上極為罕見[2]

牌樓兩側,漢白玉質的望柱和石像生相對而立。望柱,聳立於基座之上,高一丈五尺,柱身六面,滿飾當時大總統所佩大勳章上之「十二章紋」。石像生則獨具時代特色,真人大小而略胖,裝束為袁世凱執政時期式樣,文官頭戴平天冠,着祭天禮服,袖手肅立,儀態恭謹;武官着北洋軍服,手握軍刀,儀態威武。

向北為碑亭,面闊三間,亭內有石贔屓身負高達5.5米的墓碑。墓碑雕刻蟠龍數條,正面則鐫刻徐世昌手書之「大總統袁公世凱之墓」。

碑亭以北為堂院,是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堂院大門面闊三間,單檐綠琉璃歇山頂,其門板上有七排七列的銅門釘,低於帝制的「九橫九縱」級別。堂院由四合院式建築包圍,居中坐北朝南為景仁堂,用於祭祀袁世凱,堂內設供桌、靈位及袁世凱生前衣冠劍帶;東、西配殿組成則作為官員的休憩場所,陳設相對簡單。院內神道的中央,原來陳列着一座風磨銅鼎爐,但已遺失,唯有漢白玉的基座尚存。

堂院後即為墓廬。此處建築頗具西洋風格,與前面的中式建築形成對比。墓廬前是「山」字形鐵門,鑲嵌在羅馬式白石柱間,鐵門以渾鐵鑄成,上端各有一個八角徽章,徽章中心仍為十二章紋。墓廬圓形,以青石砌成,高8米、周長60餘米。周圍有十二尊石獅環繞,氣勢威嚴。

視頻

袁林 相關視頻

安陽市袁林
實拍安陽袁林,民國第一任大總統,他的陵墓在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