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袁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袁喬(312年-348年),字彥叔,小字羊,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官員、將領、謀士。

  • 東漢末郎中令袁渙玄孫,東晉國子祭酒袁瑰之子。
  • 袁喬長期擔任桓溫屬官和謀士,並參與了晉滅成漢之戰,成功消滅成漢,但戰後不久即去世。

人物話題

基本信息

姓名    袁喬  
字號    字彥叔,小字羊      
民族    漢族      
官職    龍驤將軍 
爵位    湘西伯 
追贈    益州刺史     
出生地   陳郡陽夏人
出生時間  312年 
去世時間   348年 
所處時代   晉朝   
主要成就   隨桓溫攻滅成漢   

人物生平

襲爵任職

  • 袁喬承襲父親爵位長合鄉侯,初仕朝廷任佐著作郎,後來時任輔國將軍的桓溫延請袁喬擔任自己的司馬。後袁喬曾獲任命為司徒左西屬,但袁喬不上任,後改拜尚書郎。建元元年(343年),桓溫任徐州刺史,再請袁喬擔任其司馬,並讓袁喬領廣陵相。

征伐成漢

  • 袁喬後隨桓溫移駐荊州,遷督沔中諸戍江夏隨義陽三郡軍事、建武將軍、江夏相。永和二年(346年),桓溫見成漢衰弱,決定要進攻蜀地以建功勳,於是率兵進攻。不過,就在桓溫打算攻伐成漢時,很多人都認為這不可能成功,而袁喬則力勸桓溫攻蜀,提議以精兵一萬,輕軍速進,待敵方發現時已經通過了其賴以為守的天險,得以成功。又認為北方後趙見晉軍遠征,會認為國內會有防備,不會進犯;而且即使進犯,長江沿岸的守軍亦足以拒敵,指出被乘虛襲擊的擔憂其實不足慮。又指昔日諸葛亮以富饒的益州抗衡占據北方的曹魏,而今成漢據長江天險的上游,其實是個隱患,攻克蜀地也是對國家有極大益處的事。桓溫也同意其言,進攻時更命袁喬領二千兵作為前鋒。
  • 次年三月,桓溫率軍至彭模,當時有人建議桓溫兵分兩道進攻,分散敵軍兵力。不過袁喬反對,認為現在孤軍深入,應當集中力量以求一戰而勝,分兵只會令眾心不一,萬一一軍失利就大勢已去。袁喬又建議拋棄廚具,只留三日糧食全軍進攻。桓溫聽從,留下弱兵守輜重後就親率主力直指成漢都城成都。大軍進至成都外的笮橋時與李勢所領的大軍決戰,但前鋒失利,兵眾意欲後退,其時鼓手錯誤擂鼓進兵,袁喬因而乘勢指揮士兵奮戰,於是大破敵軍。桓溫因而乘勝直逼成都,並燒其城門,守軍再無鬥志,最終李勢亦向桓溫請降。
  • 同年,成漢舊臣王誓鄧定王潤隗文等起兵反晉,各人都坐擁一萬多兵。桓溫親自攻伐鄧定,又命袁喬進攻隗文,雙雙報捷。後周撫雖殺王誓和王潤,但王誓、隗文勢力未滅,桓溫還是在占領成都後三十日下令班師,劉喬亦隨軍西返。

離開人世

  • 永和四年(348年),晉廷追論平滅成漢的功勳,袁喬獲進號龍驤將軍,封湘西伯。不久袁喬就去世,桓溫對此甚感哀傷和惋惜,朝廷亦追贈益州刺史,賜諡號簡。

人物評價

  • 袁喬博學而有文才,曾為《論語》及《詩經》作注。
  • 孫綽:「洮洮清便。」「不知者不負其才,知之者無取其禮。」

歷史記載

  • 《晉書·卷八十三·袁喬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