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袁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袁凱
袁凱
原文名 Kai Yuan
出生 不詳
江南華亭
逝世 不詳
國籍 中國
職業 詩人
知名作品 《白燕》
《海叟集》
《淮西夜坐》
《京師得家書》

袁凱,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

個人經歷

大明洪武三年(1370),袁凱被薦授為御史,成為皇帝的近臣。《明史·文苑》里有袁凱的傳略,在短短二百餘字中,除了交代他生平行狀外,記述了他一生中的兩件大事。第一件屬政績,他看到朱元璋輕易殺戮功臣,便委婉上言:「諸將習兵事,未悉君臣禮,請於都督府延(請)通經閱古之士,令諸武臣赴都堂聽講,庶得保族全身之道。」朱元璋採納了他用心良苦的建言。

後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

文學成就

袁凱的詩作,言及現實其少,只於個別篇內有隱晦、曲折的表露。其成功之作多為抒發個人情懷,描述旅人思鄉之篇。「落葉蕭蕭江水長,故園歸路更茫茫;一聲新燕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客中夜坐》),遠離故土的幽情思緒盡出,情真意切。此類佳品尚有《京師得家書》、《淮西夜坐》等。《客中除夕》中「戎馬無休歇,關山正渺茫。一杯椒葉酒,未敵淚千行」,則以飄泊異鄉的旅人身份來寫戰亂之苦。

袁凱詩古體學魏晉,近體師杜甫,但並不囿於古人,有自己意境。

古風《從軍行》、《楊白花》等古樸激越,餘韻悠然。

律詩《採石春望》、《京師歸至丹陽逢侯生大醉》及七絕《淮東逢張十二信》等,都有杜詩渾厚深沉、真摯含蓄之風「流出肺腑,卓爾自立」。何景明等推袁凱為明初詩人之冠。

「瘋魚」漏網記

朱元璋喜怒無常,大臣一般都朝不保夕,在空印案、郭桓案[1] 、胡惟庸案之後尤甚。

許多官員每天早朝之前都要與家人做個訣別,安排好後事,因為這一去能不能回得來還是個未知數,倘若回來了,就全家慶祝,居然又活了一天。即使有人不想做官,也照樣違背朱的旨意,說他不願為朝廷出力,最終躲不過一死。

在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情況下,一些人為了保全身家性命另闢蹊徑,從而成為朱元璋「以猛治國」之下的漏網之魚。

袁凱,博學多才。洪武四年(1371年)被人舉薦當了御史,頗受皇上信任。

一次朱元璋又要殺很多人,命袁凱把案卷拿給太子複查。太子一向主張寬和、仁政,這一次對老爺子要殺那麼多人依然表示反對。

袁凱將太子的意見回奏給朱元璋,沒想到朱元璋卻給他出了一個要命的難題:「我與太子誰對誰錯?」袁凱膽子再大也不敢說誰是誰非呀,不得已只好作答:「陛下執法那是正義的需要,而太子主張不殺也是寬政。」聽了這個回答,朱元璋遂以「老猾持兩端」惡之。

袁凱害怕遭到誅殺,佯裝瘋傻。朱元璋就命人用錐子扎他,他咬牙忍着疼。回到家裡後,他又把自己的脖子用鐵鏈拴住,整天瘋話連篇。

朱元璋仍不相信,命人暗中監視。探子見他在牆邊吃狗屎,回報,朱元璋才相信他的確是瘋了。

其實,袁凱吃的並不是狗屎,他知道朱元璋要派人來監視他,所以事前準備了一些點心,捏成狗糞狀的段段撒在牆邊。

袁凱因「瘋」辭官,離開了提着腦袋過日子的是非之地,落了個善終。

詩作品

【京師得家書】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客中除夕】 

今夕是何夕,他鄉說故鄉。

看人兒女大,為客年歲長。

戎馬無休歇,關山正渺茫。

一杯柏葉酒,未敵淚千行。

【客中夜坐】 

落葉蕭蕭江水長,故園歸路更茫茫。

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

【揚州逢李十二衍】

與子相逢俱少年,東吳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髮知多少,風雨揚州共被眠。

【淮西獨坐】

蕭蕭風雨滿關河,酒盡西樓聽雁過。

【淮西獨坐】

蕭蕭風雨滿關河,酒盡西樓聽雁過。

莫怪行人頭盡白,異鄉秋色不勝多。

【題李蘇泣別圖】

上林木落雁南飛,萬里蕭條使節歸。

猶有交情兩行淚,西風吹上漢臣衣。

【江上早秋】

靡靡菰蒲已滿陂,菱花菱葉更參差。即從景物看身世,卻怪飄零枉歲時。

得食野鷗爭去遠,避風江鸛獨歸遲。干戈此日連秋色,頭白猶多宋玉悲。

【白燕】

故國飄零事已非,舊時王謝應見稀。月明漢水初無影,雪滿梁園尚未歸。

柳絮池塘香入夢,梨花庭院冷侵衣。趙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陽殿裡飛

參考文獻

  1. 郭桓案 趣歷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