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袁見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袁見齊(1907年9月22日-1991年10月28日),字省衷,地質學家,江蘇奉賢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1]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 1924年袁見齊考入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後轉入地質系;1929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隨中央大學地質系西遷重慶;1939年受聘雲南大學地質系任講師;1940年辭去雲南大學教職至貴州開陽任鹽礦技師;1948年辭去鹽務總局的技正職務,返回上海,受聘擔任國立唐山工學院礦冶系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袁見齊調到北京地質學院任教,先後擔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務長、院長助理、副院長;1954年加入九三學社;1957年與柳大綱共同組建中國科學院鹽湖調查隊,在柴達木盆地發現了察爾汗鹽湖鉀鹽礦床;1959年首次提出「陸相成鹽成鉀」理論;1978年擔任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主任兼鉀鹽礦床地質研究室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擔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位委員會主任;1991年10月28日,因病逝世,享年84歲 [2] 。 袁見齊主要從事礦床和水文工程地質工作,系統研究了雲南和南京等地礦產資源,調查湘黔鐵路沿線、新疆、青海、甘肅和寧夏等省區地質狀況,以鹽礦地質研究建樹尤豐。為開發柴達木盆地,長期領導開展鉀鹽找礦和鹽礦成因理論研究和教學,提出「高山深盆的成鹽模式」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