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裘志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裘志新

來自 共產黨員網 的圖片

裘志新,男,漢族浙江杭州人,中共黨員,1965年9月參加工作,寧夏農學院畢業,研究員。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小麥育繁所所長。多次獲全國與自治區重大獎勵,受縣、市、區、全國重大表彰近四十次,200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1]。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2019年9月25日,獲"最美奮鬥者"稱號[3]

2021年12月20日,全國著名小麥育種專家裘志新因病逝世,享年74歲[4]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寧夏永寧縣小麥育繁所所長

出生日期----1947年7月

出生地點----浙江杭州

逝世日期----2021年12月20日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獲"最美奮鬥者"稱號

畢業院校----寧夏農學院

人物生平

裘志新,男,漢族,浙江杭州人,寧夏永寧縣小麥育種繁殖所 所長

寧春4號 -- 一個在西北、華北地區廣為種植的優良春小麥品種,以其突出的豐產性、廣泛的適應性、優良的品質創下了26年久種

不衰的奇蹟。截至2005年,寧春4號累計推廣面積近1億畝,增產小麥50億公斤,新增產值50億元。這項科研成果的主要創造者,就是寧夏永寧縣小麥育種繁殖所所長、小麥育種專家裘志新。

裘志新1947年8月生於浙江杭州,1965年高中畢業後,踏上了支寧的征程。作為知青,經過一段時間的勞動實踐,他悟出農業生產離不開科技的道理。從大城市的學生到西北農村的農民,身份的轉換並未讓裘志新懈怠,他很快適應了農村的生活,積極投入到水稻插秧、藥劑除草、小麥新品種引進、"5406"生物肥製作等新技術推廣的工作中,成為農村科技帶頭人並被聘為鄉農技員。8年的農民生涯讓裘志新認準一個理:農村最需要懂技術的人、良種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不可或缺的助推器。裘志新很快成為技術能手,並逐漸走上了良種研究的道路。1973年,他被吸收到縣良種場,正式進入科技人員行列。在工作中,他深切認識到自身專業知識的缺乏,在老專家的指導下,結合實際刻苦自學了良種繁育、作物栽培、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昆蟲病理、生物統計等十多門專業課程、理論知識,技術水平大有長進。

早在當農民技術員時,他便有志於小麥新品種選育,並在自留地里種上了百餘份親本材料,開始了小麥育種工作。到良種場後他與其他科技人員在領導的支持下,歷盡千辛萬苦收集國內外優秀品種資源,求教於全國各育種單位的專家,克服缺少基礎材料、育種經驗、經費等困難,通過不斷實踐總結,終於建立起一套符合單位實際的攤子小、花錢少、效率高的育種機制,連續32年順利完成一年2~3代的北育南繁任務,將育種工作卓有成效地推向前進。為此他很少顧及自己的家庭、身體與經濟收入,他付出了很多,同時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1977年,裘志新與他的同事們首先育成半矮稈中熟豐產的春小麥新品種永良1、2號,在生產上推廣應用後取得較好的增產效果,當年獲自治區第一次科學大會"育成小麥新品種獎"。1981年,他們育成豐產性突出、適應性廣泛、品質優良的寧春4號(永良4號)春小麥,因其增產增收效果顯著,在短時間便受到農民的歡迎,得以大面積推廣,至1983年即完成了寧夏灌區小麥品種的第4次更新,同時迅速向內蒙古、新疆、甘肅等6省區擴展,並被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引種,成為我國春小麥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之一,年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500萬畝左右,迄今仍是西北春麥區的當家品種。寧春4號的成功選育被國內外專家譽為"穿梭育種"的典範,其育成與推廣先後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銀川市有突出貢獻科技成果特等獎。

創造貢獻

發明創造

在育種工作實踐中,裘志新發明創造了"小麥父本寄穗板"及"小麥剪顆直接授粉法",提高了雜交育種工作效率。繼寧春4號之後,他又帶領技術人員先後育成寧春5號、寧春13號、寧春26號、寧春33號、寧春38號、寧春39號、寧春41號及永良15號等8個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分別通過寧夏、青海、新疆、內蒙等省區審定,其中寧春39號於2006年通過國家審定),這些品種在自治區內外已推廣1千萬畝,為西北、華北春麥區的小麥生產發揮了作用。他先後撰寫《寧春4號的選育和推廣》、《春麥超高產育種之淺見》等10餘篇學術論文在區內外雜誌與學術會議上發表並獲獎。

遊戲

來自 央視網 的圖片

作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他積極參政議政。關於《建設寧夏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加速寧夏農業產業化進程》等建議、提案及相關農業技術決策意見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與採納。

重大貢獻

裘志新在小麥育種與農業生產上作出了重大貢獻,得到了黨和人民的充分肯定,先後獲得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人員一等獎、自治區科技功勳獎、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被評為全國少數民族地區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專家、國家人事部記一等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寧夏首批)。先後當選為寧夏自治區黨代會代表、區人大代表、全國第六屆青聯委員、全國第九屆人大代表。

榮譽記錄

2019年9月25日, 最美奮鬥者

2013年, 寧夏回族自治區「塞上英才」

2008年, 有突出貢獻專業技術傑出人才獎

2005年, 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1年,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2000年, 國家農業部、科技部「育成農作物新品種後補助」三等獎

1999年, 全國優秀科技專家

1998年,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0年, 第五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銅獎

1978年, 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一次科學大會「育成小麥新品種獎」

國家人事部記一等功

全國少數民族地區先進科技工作者

「五一」勞動獎章

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

100位為寧夏建設作出突出貢獻英雄模範人物

人物評價

裘志新不斷破解小麥的「生長密碼」,建立起一套攤子小、花錢少、效率高的育種機制,連續30多年開展北育南繁任務,將育種工作卓有成效地推向前進,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國文明網評)

調入永寧縣良種繁殖場,為他後來的育種提供了基礎,是他樂此不疲埋頭育種的開始,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育種狂人。他這個人實際上就是為小麥育種而生的。(裘志新的老同事伍乘新評)

視頻

「之江楷模」裘志新:丹心沃土育良種,此生只為「寧春」來 2021年7月22日發布

裘志新:一粒種子的初心和使命 2021年8月11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