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裳鳳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裳鳳蝶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名:裳鳳蝶

拉丁學名:Troides

helena (Linnaeus)

二名法:Troides helena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綱:昆蟲綱

目:鱗翅目

科:鳳蝶科

亞 科:鳳蝶亞科

族:裳鳳蝶族

屬:裳鳳蝶屬

種:裳鳳蝶

分布區域:中國印度

馬來西亞

巴布亞新兒內亞


裳鳳蝶(學名 Troides helena)是鳳蝶科裳鳳蝶屬的一種大型蝴蝶,該物種在中國有1個亞種。該蝶飛翔的時候姿態優美,後翅黃色斑在陽光照射下金光燦燦,顯得華貴美麗。幼蟲寄主為多種馬兜鈴屬(Aristolochia spp.)的植物,取食馬兜鈴屬植物的葉;成蟲訪花,喜歡滑翔飛行,較緩慢。該蝶種在每年可發生二代以上。 [1]

裳鳳蝶形態特徵

裳鳳蝶-卵 卵為紅色圓球形,表面光滑,初產卵呈粉紅色,1天後漸漸轉為棕紅色,接近孵化時轉為灰色。

裳鳳蝶-毛蟲 為大型幼蟲,初孵幼蟲體棕黃色,隨齡期增加,體色由棕黃色轉為黑褐色逐漸變為灰褐色到淺灰褐色,幼蟲老熟後變為棕褐色,頭黑色;各體節布滿粗大的管狀肉質棘突,第三、四腹節側部有1條白色斜帶。幼蟲共5齡,各齡幼蟲體長及形狀如下:一齡:5一8mm,初為棕黃色,後變為黑褐色,各體節上布滿肉質棘突,上具刺毛;二齡:9一12mm,黑褐色,肉棘上刺毛消失,各體節的亞背線上各具一對肉棘突,氣門下線和亞腹線上各具一對棘突,而胸部兩側的氣門上線上還有一對棘突(胸部沒有),即腹部各體節有3對棘突,胸部各節有4對棘突;三齡:13一20mm,體灰褐色,第三、四腹節兩側棘突變成白色,形成1條白色的斜線,其餘各棘突灰褐色,頂端暗紅色,半透明;四齡:21一41mm,體淺灰褐色,第二、四腹節斜生的白線加寬成帶狀;五齡:42一72mm,體棕褐色,食量大增,個體增長快,棘突也增長增粗,特別是亞背線上的棘突,每根長約5一7mm,其頂端呈紅色半透明,第三、四腹節的棘突也由白色變為肉紅色,然後食量減退至停食,體長縮短,進入預蛹期。

大型緞蛹,長約50mm,分綠色和黃褐色兩種蛹色,腹部第五、六節背面各具一對尖長角刺。

裳鳳蝶 大型鳳蝶。雄蝶前翅面天鵝絨黑色。脈邊有灰色條紋;後翅面金黃色,有相連的銳三角形黑色緣斑(有的標本近臀角處黑色緣斑不連接)。

雌蝶大於雄蝶,前翅面與雄蝶相似,但金黃色後翅面多1列亞緣斑,而斑與斑之間微相連接。 金裳鳳蝶和裳鳳蝶的卵、幼蟲、蛹的形態特徵基本相同,只是成蟲的後翅斑紋有所區別。 裳鳳蝶後翅近臀角的三個翅室均無擴菜的黑暈;雄蟲後翅前緣第一個翅室的黃色部分其前半部為黑色,雌色後翅近內緣的黃色斑伸展達翅的基部,這兩點區別於金裳鳳蝶。

裳鳳蝶生活習性

卵多散產於寄主植物葉背,特別是主脈附近,少數產於嫩葉葉面,一般是一片葉仁產1粒,偶爾在同一葉片上產2粒。當發現卵中部有一黑點時,翌日即孵化,多在上午孵化。

幼蟲從卵孵出後先吃掉卵殼再活動取食嫩葉,喜躲在葉背取食葉肉,留皮和葉脈,低齡幼蟲取食葉片成缺刻狀,大齡幼蟲則取食全葉及葉梗,4一5齡幼蟲食量猛增,個體迅速增大;老熟幼蟲預蛹前先排出深綠色的糞便,然後到處爬行選擇化蛹地點,一般是在枝幹或藤條上,吐絲固定化蛹。從停食到脫皮化成蛹約2一3天。

裳鳳蝶 整個身體靠臀棘和纏在枝條上的絲牢掛在枝條上當蝶蛹被碰觸時則會劇烈顫抖,甚至會引起所掛枝條的震動。室內人工飼養條件下,當老熟幼蟲來不及移人小網室化蛹時,蛹也可在飼養箱內壁上化成,但蛹羽化後畸形蝶較多。當蛹體由綠色或黃褐色變為棕褐色,最後呈黑色,蛹殼變薄後,蛹就羽化。

成蟲羽化時,成蟲先頂破胸部蛹殼,伸出頭和前足,然後整個身體由頭至腹依次鑽出,剛出來時翅膀較柔軟,成蟲一般會靜伏不動或將身體倒懸,讓翅膀向下舒展,待後翅全部展開及翅變硬後,從肛門排出少量液體,約1小時後,開始扇動兩翅慢慢飛翔起來。成蟲羽化後,必須有一定的活動空間,待生殖器官進一步成熟,即行交尾,交尾時多數雌蝶在匕攀附在物體上,雄蝶在下,兩蝶身體呈「1」字形,而翅膀呈「一」字形,通常交尾時間1一3小時然後逐日產卵,產卵時雌蝶在寄主植物附近往返多次低飛,最後攀附葉緣四翅扇動,靠腹部鈎把卵產在葉背上。卵多為單產,偶有聚產(特別是寄主植物較少時)。通常每雌產卵量為36一44粒。成蟲平時活動較少,中午前後特別是晴天飛翔取食較多,常在蜜源植物的花上吸蜜。

裳鳳蝶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廣東、海南、香港、雲南。 國外分布:印度,不丹,緬甸,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等。

裳鳳蝶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參考來源

  1. 裳鳳蝶,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