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裴光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裴光庭
裴光庭
原文名 Guangting Pei
出生 678年
中國絳州
逝世 733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晚唐宰相

裴光庭,裴光庭,字連城,生於唐上元三年(678年),卒於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絳州聞喜人,裴行儉之子,開元晚期宰相。

生平事跡

裴光庭幼年喪父,其母庫狄氏被武則天召進皇宮為御正(女官名),極受寵信。因此裴光庭被累次提拔,官至太常丞。後來因為是武三思女婿,曾一度受牽累貶官郢州司馬,開元初年,升任兵部郎中。

裴光庭為人沉默寡言,不善交遊,初被提拔時,一般人往往認為他不能夠勝任。但是,他很快地就由於勤於職守,成績顯著,受到大家的推崇。

開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準備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中書令張說認為天子東巡,京師空虛,擔心西北境外各族趁機入侵,要求加強邊防軍備,於是召來裴光庭商議布置。裴光庭認為,這樣做名與封禪實相悖,大為不妥。張說聽罷,十分贊同,於是向唐玄宗奏明,採納了裴光庭的意見。泰山封禪歸來,裴光庭被提升為兵部侍郎。

開元十七年(729年),裴光庭升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久,又兼任御史大夫。開元十八年(730年),裴光庭又升侍中,兼吏部尚書,弘文館學士,依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個時期,他曾撰寫了《瑤山往則》和《維城前軌》各一卷獻給唐玄宗。內容雖不詳,但從史載「上手制褒美,賜絹五百匹」,並且「令皇太子已下於光順門與光庭相見,以重其諷誡之意」 來看,不外按照封建倫理標準總結歷史經驗以供統治者借鑑。同時,他還曾引薦李融、張琪、司馬利賓等人入值弘文館,組織這些人編寫《續春秋經傳》,自戰國迄隋朝。並且奏請唐玄宗撰經,「光庭等依左氏之體為之作傳」,也得到唐玄宗的贊同和褒獎。不過此書寫了好久,後來終於未能完成。

人物影響

對唐朝政治影響較大的是他以吏部尚書身份奏請「用循資格」的辦法來銓選官員,即「無問能否,選滿即注,限年躡級,毋得逾越,非負譴者,皆有升無降」。所謂「選滿」,是在其父裴行儉的「長名姓歷榜」基礎之上,又規定了各類人員經選的限數,「官高者選少,卑者選多」,達到了所定選次尚未任官者,即是「選滿」。這種論資排輩的銓選之法一經出籠,「其庸愚沉滯者皆喜,謂之『聖書』,而才俊之士無不怨嘆」。史載,裴光庭這種主張,是針對先前「選司注官,惟視其人之能否,或不次超遷,或老於下位,有出身二十餘年不得碌者」。 還有一條記載:「時有門下主事閻麟之,為光庭腹心,專知吏部選官,角麟之裁定,光庭隨而下筆。時人語曰『麟之口,光庭手』」。「循資格」辦法雖說在兩年之後因裴光庭去世而被人奏請廢止,但由此可知,裴光庭的為官之道,距乃父披肝膽,歷艱險,建功立業的風範已經相去較遠;雖說忠懇勤勉,卻又循規蹈矩,四平八穩,一個典型的封建官僚形象已經鑄成。

裴光庭處在開元時期唐玄宗尚能有所作為的條件下,所以不斷升遷,其政治見識也確有過人之處。如前述東巡封禪之議為一例,這裡尚有一例:開元十九年(731年),唐朝應金城公主的請求,書寫了《毛詩》、《禮記》、《左傳》、《文遣》各一部,準備贈送吐蕃。和書正字於休烈卻上表反對。他認為這些經典都是「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即便萬不得已,《左傳》也堅決要留下來,周為其中有「以臣召君之事,取威定霸之謀」,如果流傳出去將是「國之患也」。對於這種愚頑的文化封鎖主張,唐玄宗一時也無法定奪,只好詔命中書門下裁議。裴光庭主持了這次會議。對於休烈的主張,裴光庭嚴辭批駁說:「休烈雖見情偽變詐於是乎生,而不知忠信節義於是乎在」,正因為「西戎不識禮經」,所以才「心昧德義,頻負明約,孤背國恩」。他因此堅決主張,吐蕃「所請詩書」,應該「隨時給予」,只有這樣,才能使其「漸陶聲教,混一車書,文軌大同」。由於裴光庭之議,唐朝終於決定向吐蕃輸出詩書典籍,促進了漢、藏兩個兄弟民族間的文化交流。這個事實,不僅證明裴光庭的政治眼光高於他的同儕一籌,甚至可以看作是這位開元宰相對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一點貢獻。

裴光庭卒年58歲。唐玄宗曾為他「優制贈太師」,並且「輟朝三日」 以誌哀悼。


家族成員

裴氏家族自古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後, 余芳猶存,在上下 二千年間,豪傑俊邁, 名卿賢相,摩肩接踵, 輝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 偉人, 彪炳史冊。」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絕無僅有。

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餘人。在上下兩千餘年間,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郡守以下不計其數。還多次與皇室聯姻,出過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馬21人。

自漢、魏,歷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華大地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僅隋唐二代活躍於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數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秀、裴楷、裴蘊、裴矩、裴他、裴讓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樞等;軍事家有裴行儉、裴茂、裴潛、裴叔業、裴邃、裴駿、裴衍、裴寬、裴果、裴文舉、裴鏡民、裴濟等;法學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