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褐山鷦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褐山鷦鶯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褐山鷦鶯

界:動物界

雀形目扇尾鶯科

鷦鶯屬鳥類動物

褐山鷦鶯,為雀形目扇尾鶯科鷦鶯屬鳥類動物。 [1]

簡介

褐山鷦鶯:別名滇東亞褐山鷦鶯,為雀形目、扇尾鶯科、鷦鶯屬鳥類,原產於亞洲東南部,中國、柬埔寨、印尼、老撾、緬甸、泰國、越南。野生於海拔1500m以下的熱帶地區的田壩邊緣、低山丘陵、灌叢草地。1928年命名,共4個亞種。羽色與山鷦鶯相似,但較多棕色,體形也顯著較山鷦鶯大。

雀形目體型較大的留鳥,尾羽較長,羽色褐至暗棕。野生情況下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偶爾亦見成3-5隻結家族群活動。性羞怯,藏身於濃密覆蓋下。鳴聲響亮,類似「twee-ee-eet」,短促鳴聲為似喘息的「chirt-chirt」。

科目分類:雀形 生存環境:灌叢 顏色分類:褐色_棕色 性情分類:鳴禽 最大體型:19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15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昆蟲

褐山鷦鶯形態特徵

體長17-19cm。上體褐色,頭頂、上背及覆羽略具縱紋。尾形甚凸,尾端淺皮黃並具深色的次端帶。下體偏白,兩脅及尾下覆羽皮黃。夏羽:前額、頭頂至後頸黑褐軸紋粗著,棕褐色羽緣較狹細而不明顯,上體多染褐色。下體淡黃褐色,頦、喉和腹部中央近白色。冬羽:頭頂至上背軸紋暗栗褐色,羽緣棕褐色,縱紋較夏羽明顯。頰和頸側具暗褐色細小斑紋。虹膜紅褐色,上嘴褐色,下嘴淺色,腳近白色。與山鷦鶯的區別在棕色較多,色較淺而較少縱紋,且胸上無縱紋。

褐山鷦鶯生活習性

性羞怯,藏身於濃密覆蓋下。

褐山鷦鶯飼養方法

食物主要為昆蟲,也吃螞蟻、小甲蟲及其昆蟲碎片,動物性食物占胃內容物的100%。

褐山鷦鶯雌雄分辨

雌雄羽色相似。幼鳥前額、頭頂、後頸和翕羽更多棕黃褐色,栗褐色縱紋更為顯著。頰、頸側和胸側具暗褐色纖細斑紋。

褐山鷦鶯繁殖方式

在東南亞地區的繁殖期為5-6月,巢成卵園形,開口於頂端,巢築於植株下部,窩卵數4枚,卵殼表面具光澤,呈白色或淡粉紅色,在卵的寬端有紅褐色斑紋,通常成環狀或帽狀,有的斑紋布滿整個卵殼。巢內常有八聲杜鵑卵寄孵。

參考來源

  1. 褐山鷦鶯,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