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褐頭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褐頭鵐
Red-headed Bunting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flickr
a-giau拍攝

基本資料

學名     Emberiza bruniceps

目/科/屬  雀形/鵐/鵐

遷徏狀態   迷鳥/台灣

普遍性    不常見

體長/體重  15-17cm/18-34g

褐頭鵐大而矮胖,雌雄略異。長尾巴。[1] 虹膜暗褐色,喙灰藍色。腳暗肉褐色。

雄鳥:

  • 繁殖期,羽色鮮明,頭、喉至上胸鏽紅色,全身大致為鮮黃色。背欖黃色有黑褐色縱紋。翼黑具灰白色羽緣,有2條白色翼帶。尾羽黑褐,外側1對尾羽有稍淡的楔形斑。
  • 非繁殖期羽色轉淡,臉上的紅色殘留。

雌鳥是黑頭鵐雌鳥,嘴稍細小,頭、臉色較淡,頭頂暗色細縱紋較少或無。全身大致為淺棕色,背偏灰綠色,背部和翅膀有條紋。有2條不明顯皮黃色翼帶。初級飛羽突出較短,腰及尾上覆羽無紅色軸斑。

棲地&習性

在純草原上,在半沙漠和沙漠綠洲中,灌木叢;冬天農田。

除繁殖期外,多結小群活動。性馴順。

以種子為主食;在繁殖季節,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食。

繁殖期

5月至8月的季節繁殖,包括雞蛋窩,直到7月中旬。[2]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

鳴聲

略沙啞「唧」聲。

外觀相似性

黑頭鵐雌鳥嘴較長。頭、臉色較深,頭頂暗色細縱紋較多而明顯。體背偏褐。有2條翼帶較白而明顯。初級飛羽突出較長,腰及尾上覆羽有紅褐色軸斑。喉、腹羽色有色差。

分佈

伏爾加河烏拉圭河交匯處(南距裏海以南,南緯51°)通過哈薩克斯坦到達阿爾泰山,西蒙古中國西北(新疆),南北向伊朗土庫曼斯坦,西北和東非阿富汗巴基斯坦(N Baluchistan),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印度的冬天。[3]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Red-headed Bunting
Red-headed bunting calling 褐頭鵐叫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