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褰裳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褰裳

類型;詩歌

年代;鄭國

鄭風·'''褰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位女子戲謔情人的情詩。詩中女主人公雖用責備的口氣指責男子的感情不夠熱烈,實則表現出女子對男子感情的真誠、執着和熱烈,而且表達得大方、自然而又樸實巧妙。全詩二章,每章五句,以獨白的方式鋪陳其事,敘事中又有抒情,又含笑謔,迂迴曲折,跌宕多姿,表達其微妙的內心情感。[1]

目錄

作品原文

鄭風⑴·褰裳⑵

子惠思我⑶,褰裳涉溱⑷。子不我思⑸,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⑹!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⑺。子不我思,豈無他士⑻?狂童之狂也且!

⑴鄭風:《詩經》「十五國風」之一,今存二十一篇。

⑵褰(qiān):提起。裳(cháng):古代指遮蔽下體的衣裙。

⑶惠:見愛。一說疑問詞,相當於「其」。

⑷溱(zhēn):鄭國水名,發源於今河南密縣東北。

⑸不我思:即「不思我」的倒裝,不思念我。

⑹狂童:謔稱,猶言「傻小子」。狂,痴。也且(jū):作語氣助詞。

⑺洧(wěi):鄭國水名,發源於今河南登封縣東陽城山,即今河南省雙淚河。溱、洧二水匯合合於密縣。

⑻士:未娶者之稱。

白話譯文

你若愛我想念我,趕快提衣蹚溱河。你若不再想念我,豈無別人來找我?你真是個傻哥哥

你若愛我想念我,趕快提衣蹚洧河。你若不再想念我,豈無別的少年哥?你真是個傻哥哥!

創作背景

關於《鄭風·褰裳》的背景,《毛詩序》謂:「《褰裳》,思見正也。狂童恣行,國人思大國之正己也。狂童恣行,謂突與忽爭國,更出更入,而無大國正之。」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位女子戲謔情人的情詩。

在愛情生活中,有失去情人而悲泣自憐的弱女子,也有潑辣、曠達的奇女子。在以男子為本位的中國古代,雖然二者均避不開命運的擺弄,但後者畢竟表現出了一種獨立、自強的意氣,足令巾幗神旺。

鄭風·褰裳》中的主人公,就正是這樣一位奇女子。她與其他女子一樣,此刻大抵也正處於熱戀之中。因為所戀的心上人,在溱洧之水的對岸,所以也免不了等待相會的焦躁和疑慮。不過她的吐語卻爽快:「子惠思我,褰裳涉溱。」——你倘要思念我,就提起衣襟渡溱來!真是快人快語,毫不拖泥帶水。較之於《鄭風·將仲子》那「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的瞻前顧後,顯得非常潑辣和爽朗。

但她的心上人,似乎並沒有及時來會,便不免引得女主人公有點傷心了。只是傷心中的吐語也毫不示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你若不想我,我豈沒有他人愛!這話說得也真痛快,簡直就像是指着對方的鼻子,聲稱「天下的男人都死光了麼,我就只能愛你一個?」那樣快利。這態度又是很曠達的,愛情本就是男女相悅、兩廂情願的事,倘若對方不愛,就不必強拉硬扯放不開。所謂「天涯何處無芳草」,正可為「豈無他人」四字作注。較之於《鄭風·狡童》中那「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的嗚咽吞聲,此詩的女主人公,又顯得通達和堅強多了。但倘若以為她就真的不把對方放在心上,恐怕還有幾分誤解,其實那不過是她所說的氣話,而且還帶有假設的意味,這從「狂童之狂也且」的戲謔語氣,即可推知。須知女主人公心裡,實在是很看重這份愛情的,但在外表,卻又故意裝出不在意的樣子,無非是要激得心上人更疼她、愛她而已。所以她剛冷若寒霜,吐出「豈無他人」一句,即又噗哧一笑,戲謔地調侃對方「傻小子呀真傻態」了。可見這位潑辣、爽朗的女主人公,在愛情上既頗認真,也還帶着幾分狡黠。唯其如此,於自矜、剛強之中,又顯得可親、可愛。

全詩只短短二章,用的是富於個性的口語描摹,故涵詠之際,只覺女主人公潑辣、爽朗的音容笑貌,如接於眉睫之間,堪稱抒情小詩中的精品。雖說女主人公並未看輕愛情,倘若她真的被心上人拋棄,也未必能做到詩中所說的那樣曠達;但這種建立在自信、自強上的愛情觀,以及縱遭挫折也不頹喪的意氣,卻是頗能令溺於情者警醒,而給天下弱女子以鼓舞的。遠古的接近自然狀態的男歡女愛,同現代建立在個人獨立意識基礎上的男歡女愛固然有許多不同,但在符合人性的自由選擇這一點上,卻是沒有太大差別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其精神也是現代的。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狂童之狂也且!』亦謔之辭。」

明代戴君恩《讀風臆評》:「多情之語,翻似無情。」

參考來源

長垣國學館·文禮學堂《詩經·鄭風·褰裳》

參考資料

  1. 褰裳原文賞析及翻譯,古詩文網 , 2020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