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安市振興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安市振興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地處閻良區西部。東與鳳凰路街道接壤,南與北屯街道相鄰,西南隔清河與臨潼區徐楊街道相望,西與咸陽市三原縣大程鎮徐木鄉毗鄰,北與渭南市富平縣呂村鄉相接,總面積3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振興街道轄2個社區、12個行政村。2011年,振興街道總人口25555人,農業總產值達到2.4億元,工業總產值2.8568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40萬元,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2870.6萬元,各類存款餘額7.4億元。[1]

中文名: 振興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

地理位置: 閻良區西部

面 積: 31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1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鄭家村振興路1號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0089

氣候條件: 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25555人(2011年)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原名譚家公社。因與西安市未央區譚家公社重名,改名為振興鄉,因而得名。

建置沿革

北宋設棘店鎮(現坡底村孫家組)。清康熙年間設「三鎮堡」鎮(今鄭家村三鎮堡)。乾隆年間在「三鎮堡」東一里處設「溫店鎮」,西一里處設「大有鎮」、南一里處設「萬年鎮」。

民國元年(1912年)後,屬臨潼縣閻良鎮管轄。

1949年後,初為閻良六、七、八鄉。

1956年3月,併入閻良鄉。

1958年9月,為閻良公社的一、二管區和閻良管區。

1961年1月,將閻良管區改為閻良公社。

1964年7月,從閻良公社劃出83生產隊,另行成立譚家公社。

1966年,社址遷至鄭家村。

在1984年3月,因與西安市未央區譚家公社重名,公社改鄉時改為振興鄉。

1987年8月11日,起為閻良區管轄。

2002年1月,撤銷振興鄉設立振興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振興街道有轄振興1個社區,鄭家、聚寶、萬仙、民合、新農、清河、慕鄭、官劉、譚家、龍游、坡底、昌平、新來13個行政村;下設4個居民小組、79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振興街道轄14個村(居),其中:2個社區、12個行政村。辦事處駐鄭家村振興路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振興街道地處閻良區西部。東與鳳凰路街道接壤,南與北屯街道相鄰,西南隔清河與臨潼區徐楊街道相望,西與咸陽市三原縣大程鎮、徐木鄉毗鄰,北與渭南市富平縣呂村鄉相接。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2千米,總面積3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30.6平方千米,占99.8%;水域0.4平方千米,占0.2%。距區政府駐地2千米。

地形地貌

振興街道北倚荊塬,南臨清河,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北部荊塬為坡地,中部、南部為平原。最高點位於在振興街道龍游村,海拔483.2米;最低點位於清河,海拔366.5米。

氣候特徵

振興街道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6℃,年平均降水量556.4毫米,無霜期220天。

水系水文

振興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清河(古稱清谷河、五丈河),自西北至東南流經慕鄭、清河、民合等村,境內流長約4.5千米,流域面積31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振興街道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連陰雨、大風、病蟲害、地震等。乾旱是境內最嚴重的災害,百日大旱平均每3年1遇。1949年後至2011年,振興街道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1963年10月7日—1964年4月23日,乾旱持續155天,降水較常年減少62%,夏秋糧減產嚴重。1949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冰雹災害發生在1969年5月23日,境內的官劉、慕鄭、清河、新農、民合等村遭受40分鐘冰雹襲擊,冰雹大如核桃,觸及的農田全部被毀,小麥嚴重減產,房屋樹木破壞嚴重。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振興街道有轄區總人口2555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748人,城鎮化率10.8%。另有流動人口132人。總人口中,男性12430人,占48.6%;女性13125人,占51.4%;18歲以下4463人,占17.4%;18—35歲7635人,占29.9%;35—60歲9879人,占38.7%;60歲以上3578人,占14%。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25499人,占99.78%。2011年,振興街道人口出生率8.93‰,人口死亡率4.25‰,人口自然增長率4.6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24人。

交通運輸

振興街道境內有大程火車站,108國道、107省道、西(安)閻(良)高速公路、西安環線、閻富縣際和鄉際公交過境站點。村道總長度66.8千米。

經濟

綜述

財稅收支

2011年,振興街道財政總收入6732萬元,比上年增長25.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258萬元,比上年增長36%,是1966年的757.3倍,比1978年增長618.7倍。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008.2萬元,增值稅212.2萬元,企業所得稅136.4萬元,個人所得稅136.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4.7%、66.2%、-23%、-14.5%。

人民生活

2011年,振興街道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39321.6元,比上年增加216.9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40198元,比上年增加275元。

第一產業

2011年,振興街道農業耕地面積2.3萬畝,人均0.9畝。農業總產值從1966年的648.2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985.2萬元,2011年達到2.4億元,比上年增長15.9%,農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3.1%。農民人均純收入11533元。

種植業

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為主。2011年,振興街道2011年,振興街道糧食生產10861噸,人均457.9千克,小麥5657噸、玉米515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紅薯、蔬菜、油料作物等。2011年,振興街道油料作物種植面積524畝,產量11.4噸,其中芝麻11.4噸;蔬菜種植面積2.1萬畝,產量4.6萬噸,主要品種有花椰菜、芹菜、甘藍、茄子,其中芹菜1.8萬噸,花椰菜3萬噸,甘藍1.5萬噸,大白菜5000噸。

林業

截至截至2011年末,振興街道有累計造林5700畝,其中防護林4500畝,經濟林12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5.2萬株,林木覆蓋率26%,活立木蓄積量3.74萬立方米。2011年,振興街道水果種植面積613畝,產量670噸,主要品種有油桃、核桃、棗樹,其中油桃320噸。

畜牧業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振興街道生豬飼養量1.1萬頭,年末存欄890頭;羊飼養量1.4萬隻,年末存欄9551隻,收購山羊板皮4549張;牛飼養量722頭,年末存欄633頭;家禽飼養量28萬羽,上市家禽26萬羽。2011年,振興街道生產肉類1079.7噸,其中豬肉870噸,牛肉90噸,羊肉80.7噸;禽蛋2040噸,鮮奶5400噸;畜牧業總產值6373.4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7%。

漁業

漁業以鯉魚、草魚、鰱魚、鱅魚、鯽魚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0.05平方千米。2011年,振興街道魚塘養殖面積8.2公頃,產量138.9噸;漁業總產值65.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9%。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振興街道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665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2所,在校生872人,專任教師11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26人,專任教師6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振興街道教育經費達3294.4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953.3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592.7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2055.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8%、10.99%、16.15%、12.1%。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2.4%,比上年提高1.3%。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振興街道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8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30平方米,藏書5000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3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皮影雕刻、麵塑等,其中皮影雕刻被列入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振興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126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8張;固定資產總值1568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9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振興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034人次,住院手術17台次,出院病人998人次。2011年,振興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23.5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3.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2萬人,參合率95%;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9.26‰、8.00‰、5.89‰。

勞動就業

2011年,振興街道新增就業人員982人,有18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7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2%,全年共幫助1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組織4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工作。

社會保障

2011年,振興街道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5079萬元,比上年增長5.4%,基金支出合計4290萬元,比上年增長20.3%。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6181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人,其中參保職工4555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626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283人和28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12416人,比上年末增加214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725人,比上年末增加96人。3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290人,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21.5萬元。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5392人,比上年末增加215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106人,比上年末減少1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151人,比上年末增加68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79人,比上年末增加64人。參加失業保險4299人,比上年末增加5人,其中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934人,比上年末增加17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294人,比上年末增加126人。參加工傷保險1112人,比上年末增加51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79人,全年評定傷殘等級1人,全年享受工傷保險待遇2人。參加生育保險474人,比上年末增加75人,全年共有10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截至2011年末,振興街道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1件,結案21件,其中通過調解方式結案7件,占34%,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人事爭議20件,結案率100%,調解組織受理(含仲裁機構案外調解)22件,結案率為92%。各級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爭議13件,比上年減少19%,涉及勞動者6人,比上年減少7.5%,當期共審結勞動爭議案件20件,比上年減少20%。

社會福利

2011年,振興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2戶,人數105人,支出32.7萬元,比上年增長11.2%,月人均259.2元,比上年增長3.2%;城市醫療救助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人次,共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8.1%;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9人次,支出2745元,比上年增長47.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8戶,人數973人,支出115.8萬元,比上年增長78.8%,月人均99.1元,比上年增長23.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4人,支出1.8萬元,比上年增長21.4%;農村醫療救助1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98人次,共支出15.9萬元,比上年增長89.7%;農村臨時救濟5人次,支出1.3萬元,比上年增長28.7%。2011年,振興街道自然災害受災人口543人,緊急轉移安置12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875畝,倒塌房屋145間,直接經濟損失237萬元,救災支出43.4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9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12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7.7萬元,比上年增長25%。社會福利費6.3萬元,比上年增長4.5%;社區服務床位1張,收養1人。社區服務設施4個,社區服務站1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6萬元,捐贈物資折款2.7萬元,接收捐贈衣被9000件,使120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

視頻

西安市閻良區振興中心幼兒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