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爾維斯特一世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西爾維斯特一世(? ~ 335年),外文名:St. Silvester I,第33任羅馬教皇,於314年至335年在位。傳說中的古代羅馬城主教。後世天主教會稱之為君士坦丁大帝承認基督教時的「教皇」。此說見於《教皇錄》(Liber pontificalis),但內容僅載有後被證實為偽作的《君士坦丁的贈禮》。

教皇(拉丁語:Papa),本意為父親。本身並不具備特殊職權色彩。現任(第266任)教皇為方濟各[1],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教皇官邸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教皇的完整頭銜是:「羅馬主教」。教會很少會使用這個完整的頭銜。天主教[2]認為教皇為初任羅馬主教聖伯多祿的後繼,因此一開始稱呼他為「伯多祿之代表」,直到5世紀時才改稱為這更具權威的「基督之代表」。

人物簡介

西爾維斯特一世與君士坦丁大帝相處友好,併合作召開了意義深遠的尼西亞會議。另傳其對君士坦丁的皈依有較大影響,曾為君士坦丁行洗禮,後被證實亦屬偽造。其紀念日為12月31日。

西爾維斯特在位期間,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建造聖彼得大教堂,326-333年動工,約30年後完成。教堂前有一個稱為樂園的閬苑,由5樘門進教堂,中堂兩側高窗下繪有主教和先知、使徒和《聖經》故事壁畫,這個教堂使用了1000多年,至16世紀初已經破舊不堪,才被拆除改建成一座更雄偉的新的聖彼得教堂 。

亞歷山大里亞司鐸阿里烏(約250-336在世)318年發表演說,反對「三位一體」教義,認為聖子耶穌有人性,屬於受造之物,低於上帝和聖父,還譴責教會占據大量地產,否認教會有無限權威。他的觀點收到不少教士和信徒的擁護,引起了基督教內部的爭論。

拜占庭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為解決阿里烏問題,下令325年夏天在尼西亞城舉行大公會議,與會代表300多人,但只有6名西部的代表受邀請,包括西爾維斯特一世的兩名親信長老。

尼西亞會議強烈譴責了阿里烏派,確立了正統的教義標準。會議同時制定了20條教會法規,擴大正統派主教的權力,並對羅馬帝國全境教會具強制性約束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