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山楹聯之美(一葉知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山楹聯之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西山楹聯之美》中國當代作家一葉知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西山楹聯之美

西山摩崖石刻舉不勝舉,尤以楹聯更佳。這些楹聯用詞精妙,對仗工整,是西山文化的一支奇葩。

要說西山意味深長、文辭雋永之聯句,當薦西山洗石庵90字長聯,乃民國孔文軒、鄒魯兩人合作。1921年10月孫中山和同伴遊覽西山,宴席上,孔文軒出一上聯云:

「蒼梧偏東,邕寧偏南,桂林偏北,惟此地前列平原,後橫峻岭,左黔右郁,匯交廿四江河,靈氣集中樞,人挺英才天設險;」

並戲言若眾人應答不出下聯則不得開宴。孫中山的秘書鄒魯略經思考,從容應答出下聯:

「洗石有庵,乳泉有亭,吏隱有洞,最妙處茶稱老樹,柳紀半青,文閣慈岩,掩映十八羅漢,遊蹤來絕頂,眼低層塔足凌雲。」

孔文軒的上聯寫的是桂平的形勝,將桂平優越的地理描繪得淋漓盡致;鄒魯所作下聯寫的則是西山的名勝景點,寥寥幾十字,將桂平的主要名勝及歷代發端於桂平的重要史事勾勒無遺。孔文軒的上聯與鄒魯所作下聯渾然一體,氣勢磅礴,對仗工整,堪稱珠聯璧合的佳作,天衣無縫。此聯非常精闢地點出桂平、西山名勝的特色、神韻,讓人們從空間上、時間上做大跨步的延伸飛躍,從而極大地豐富深化了西山的景觀美。

另外,清光緒年間潯州知府李宗庚作洗石庵門柱聯云:

天竺俯江流,到眼晴嵐歸爽氣;

雲山經雨洗,點頭奇石也思靈。

天竺」一般是指印度佛國,此時作者借「西山」比擬之。此聯由遠及近,由高到低,深層次描繪出潯州和西山煙嵐雲霧之美景。下聯「雲山經雨洗,點頭奇石也思靈」,這句將景觀外的哲理、意蘊、神韻進行深化。「聖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像。」這「物」中之「道」,這「像」中之「味」,我們知否?對於大多遊覽者來說,可說知之甚少。此聯堪稱「澄懷味像」之佳作。作聯者從眼前的奇石引發哲理情思,騰越千古,神遊天地,同於大道。

再如,龍華寺門石柱聯:

塵外不相關,幾閱桑田幾滄海;

胸中無所得,滿泉乳水滿靈山。

對聯飽含哲理,在佛子心中,佛性遍滿虛空,塵世外的事情與已無關,但看到世間卻是滄海桑田變化多端;下聯又從胸中無所得,借喻經乳泉水的浸潤洗禮,佛子卻得到滿山的靈氣。對聯意蘊深厚,富有哲理,文詞雅韻,遒逸婉潤,佛子從空無到滿得,詞語充滿禪機,意趣極佳。這些妙趣橫生的楹聯為遊人增添了無窮的快樂。

這裡不防再舉一例。在中山飛閣兩旁的石柱上刻着清魏篤所撰寫的名聯:

吏隱訪遺蹤,半世功名春夢裡,

思靈觀夕照,萬家煙火晚炊時。

這副對聯非常有意思,它以「訪」吏隱,追蹤溯源,半生功名利祿就如夢一樣,過眼雲煙。下聯又以「觀」夕照,看世界是如此繁華興盛。以小我與萬家煙火這個大千世界相比較,你還有什麼得失不能看透呢。此聯是小與大、時空拓展的佳例。細品此聯,登閣眺望,潯州的山光水色,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西山人文之魂當屬歷載文人墨客名流,遊蹤不絕,與佛浮塵。

現在游西山之人大多心浮氣躁,滿足耳目之樂,太匆匆,又太狹隘。這實在有負於風姿萬千,魅力無限的西山人文景觀。俗話說「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你何不借文人們的錦心慧眼,眼納百景,胸匯萬狀,吞吐古今,酌飲西山石刻、楹聯文化之精華,神遊物外。

西山摩崖石刻、楹聯,是西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西山悠久歷史的見證。這些摩崖石刻題刻者,涉及到社會的各階層,上至帝王將相、各級官員、文人雅士;下至從戎軍人、遊子俠客等。他們在遊覽西山之時,受到大自然奇觀的激發,或抒情,或記游,或歌詠,或對聯。

從內容上看,有點景題名,有抒情言志,有敘事記游,有因景寓意,有長篇佛經;從書法藝術上看,有端莊嚴肅,有飄逸灑脫,有剛勁挺拔,有纖秀俊逸;就書體而論,楷、草、隸、篆諸體兼備。

這些摩崖石刻既是文人們對西山獨特的審美發現,又是文人們內心世界獨特體驗的情感結晶。既是抒情言志的物質載體,又是文人們展示樂觀主義豪情和瀟灑浪漫氣度的平台。文人筆下的西山,既是大筆濡染、氣勢磅礴的大山大水,又是鍾靈毓秀,湖光山色,美輪美奐

西山被賦予了許多人文內涵意蘊,為西山留下彌足珍貴文化寶藏,是敞開在西山的一部石刻、楹聯史書,與西山的美同在。朋友,遊覽西山,賞景的同時,請你別忘了欣賞西山的石刻與楹聯。

[1]

作者簡介

一葉知秋,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