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方園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方園林園林是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築山,疊石,理水,種植花草樹木,營造建築布置圓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人們習慣於將古希臘羅馬為代表的歐洲建築體系視為西方建築,將以法國為代表的規則式園林稱為西方園林。

發展歷史

世界上最早的園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的埃及,從古代墓畫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園採取方直的規劃,規則的水槽和整齊的栽植。西亞的亞述確獵苑,後演變成遊樂的林園。列寧格勒的彼得宮噴泉。

巴比倫波斯氣候乾旱,重視水的利用。波斯庭園的布局多以位於十字形道路交叉點上的水池為中心,這一手法為阿拉伯人繼承下來,成為伊斯蘭園林的傳統,流布於北非、西班牙印度,傳入意大利後,演變成各種水法,成為歐洲園林的重要內容。

古希臘通過波斯學到西亞的造園藝術,發展成為住宅內布局規則方整的柱廊園。古羅馬繼承希臘庭園藝術和亞述林園的布局特點,發展成為山莊園林。

歐洲中世紀時期,封建領主的城堡和教會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園。修道院中的園地同建築功能相結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環繞的方庭中種植花卉,在醫院前辟設藥圃,在食堂廚房前辟設菜圃,此外還有果園、魚池和遊憩的園地等。在今天,英國等歐洲國家的一些校園中還保存這種傳統。13世紀末,羅馬出版了克里申吉着的《田園考》,書中有關於王侯貴族庭園和花木布置的描寫。

在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佛羅倫薩、羅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許多別墅園林。以別墅為主體,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開闢成整齊的台地,逐層配置灌木,並把它修剪成圖案形的植壇,順山勢運用各種水法,如流泉、瀑布、噴泉等,外圍是樹木茂密的林園。這種園林通稱為意大利台地園。

法國繼承和發展了意大利的造園藝術。1638年,法國布阿依索寫成西方最早的園林專著《論造園藝術》。他認為「如果不加以條理化和安排整齊,那麼人們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東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紀下半葉,法國造園家勒諾特爾提出要「強迫自然接受勻稱的法則」。他主持設計凡爾賽宮苑,根據法國這一地區地勢平坦的特點,開闢大片草坪、花壇、河渠,創造了宏偉華麗的園林風格,被稱為勒諾特爾風格,各國競相仿效。

18世紀歐洲文學藝術領域中興起浪漫主義運動。在這種思潮影響下,英國開始欣賞純自然之美,重新恢復傳統的草地、樹叢,於是產生了自然風景園。英國申斯誦的《造園藝術斷想》,首次使用風景造園學一詞,倡導營建自然風景園。初期的自然風景園創作者中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當時對自然美的特點還缺乏完整的認識。

18世紀中葉,錢伯斯從中國回英國後撰文介紹中國園林,他主張引入中國的建築小品。他的著作在歐洲,尤其在法國頗有影響。18世紀末英國造園家雷普頓認為自然風景園不應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顯示自然的美而隱藏它的缺陷。他並不完全排斥規則布局形式,在建築與庭園相接地帶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樹木,並利用當時從美洲東亞等地引進的花卉豐富園林色彩,把英國自然風景園推進了一步。

從17世紀開始,英國把貴族的私園開放為公園。18世紀以後,歐洲其他國家也紛紛仿效。自此西方園林學開始了對公園的研究。

19世紀下半葉,美國風景建築師奧姆斯特德於1858年主持建設紐約中央公園時,創造了「風景建築師」一詞,開創了「風景建築學」。他把傳統園林學的範圍擴大了,從庭園設計擴大到城市公園系統的設計,以至區域範圍的景物規劃。他認為城市戶外空間系統以及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是人類生存的需要,而不是奢侈品。此後出版的克里夫蘭的《風景建築學》也是一本重要專著。[1]

1901年美國哈佛大學創立風景建築學系,第一次有了較完備的專業培訓課程表,其他一些國家也相繼開辦這一專業。1948年成立國際風景建築師聯合會。

藝術形式

形式很多,大到一個景區,古代皇帝的園囿或皇家園林,小到一家一戶的私家花園。園林雖然同建築一樣,是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藝術門類,但園林的建築是為了滿足人們嚮往自然,享受自然美的需要,其審美欣賞功能相比建築更加突出。

藝術特色

意大利、法國、英國的造園藝術是西方園林藝術的典型代表,雖然它們同屬西方園林藝術體系,具有許多共同特徵,但由於受到各種自然和社會條件的制約,也表現出了不同的風格。但總體而言西方園林藝術與中國園林藝術迥然不同。西方園林的造園藝術,完全排斥自然,力求體現出嚴謹的理性,一絲不苟地按照純粹的幾何結構和數學關係發展。「強迫自然接受勻稱的法則」成為西方造園藝術的基本信條。[2]

西方園林的藝術特色突出體現在園林的布局構造上。體積巨大的建築物是園林的統率,總是矗立於園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軸線起點之上。整座園林以此建築物為基準,構成整座園林的主軸。在園林的主軸線上,伸出幾條副軸,布置寬闊的林蔭道、花壇、河渠、水池、噴泉、雕塑等。在園林中開闢筆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縱橫交叉點上形成小廣場,呈點狀分布水池、噴泉、雕塑或小建築物。整個布局,體現嚴格的幾何圖案。園林花木,嚴格剪裁成錐體、球體、圓柱體形狀,草坪,花圃則勾劃成菱形、矩形和圓形等。總之,一絲不苟地按幾何圖形剪裁,絕不允許自然生長形狀。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齊齊的石砌池子裡,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圓形、方形、長方形或橢圓形,池中總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噴泉。追求整體對稱性和一覽無餘。歐洲美學思想的奠基人亞里士多德說:「美要靠體積和安排」,他的這種美學時空觀念在西方造園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西方園林中的建築、水池、草坪和花園,無一不講究整一性,一覽而盡,以幾何性的組合而達到數的和諧。追求形似與寫實。被恩格斯稱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巨人的達·芬奇認為,藝術的真諦和全部價值,就在於將自然真實地表現出來,事物的美應「完全建立在個部分之間神聖的比例關係上」,因此西方園林藝術在每個細節上都追求形似,以寫實的風格再現一切。

東西方古典園林的一個最大區別,就在於是突出自然風景還是突出建築。

以法國宮廷花園為代表的由建築師、雕塑家和園林設計師創作出來的西方規則式古典園林,以幾何體形的美學原則為基礎,以「強迫自然去接受均稱的法則」為指導思想,追求一種純淨的、人工雕琢的盛裝美。花園多採取幾何對稱的布局,有明確的貫穿整座園林的軸線與對稱關係。水池、廣場、樹木、雕塑、建築、道路等都在中軸上依次排列,在軸線高處的起點上常布置着體量高大、嚴謹對稱的建築物,建築物控制着軸線,軸線控制着園林,因此建築也就統率着花園,花園從屬於建築。

造園使用的建築材料,中國傳統建築以土木為主,西方古典建築以石質為主。在布局上,中國傳統建築多數是向平面展開的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築強調向上挺拔,突出個體建築。在建築文化的主題上,中國傳統建築以宣揚皇權至尊、明倫示禮為中心,西方古典建築以宣揚神的崇高、表現對神的崇拜與愛戴為中心。中國傳統建築的藝術風格以人與自然「和諧」之美為基調,西方古典建築的藝術風格重在表現人與自然的對抗之美,以宗教建築的空曠、封閉的內部空間使人產生宗教般的激情與迷狂。

西方古代建築多以石料砌築,牆壁較厚,窗洞較小,建築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內部空間較小。拱券結構發展後,建築空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建造起了象羅馬的萬神廟等有內部空間層次的公共性建築物,建築的空間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仍未突破厚重實體的外框。西方古典造型藝術強調「體積美」,建築物的尺度、體量、形象並不去適應人們實際活動的需要,而着重在於強調建築實體的氣氛,其着眼點在於兩度的立面與三度的形體,建築與雕塑連為一體,追求一種雕塑性的美。其建築藝術加工的重點也自然地集中到了目力所及的外表及裝飾藝術上。

西方古典園林中的園林建築取法於西方古典建築,它把各種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間都集中在一幢磚石結構的建築物內,所追求的是一種內部空間的構成美和外部形體的雕塑美。由於建築體積龐大,因此很重視其立面實體的分劃和處理,從而形成一整套立面構圖的美學原則。

園林布局上,黑格爾曾說:「最徹底地運用建築原則於園林藝術的是法國的園子,它們照例接近高大的宮殿,樹木是栽成有規律的行列,形成林蔭大道,修剪得很整齊,圍牆也是用修剪整齊的籬笆造成的。這樣就把大自然改造成為一座露天的廣廈」。西方古典園林無論在情趣上還是構圖上和古典建築所遵循的都是同一個原則。園林設計把建築設計的手法、原則從室內搬到室外,兩者除組合要素不同外,並沒有很大的差別。

綜上所述,西方園林藝術提出「完整、和諧、鮮明」三要素,追求嚴謹的理性。歐洲人自古以來的思維習慣就傾向於探究事物的內在規律性,喜歡用明確的方式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形成清晰的認識。這種思維習慣表現在審美上就是對稱、均衡和秩序,而對稱、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簡單的數和幾何關係來確定的。正如古典主義建築權威大勃隆台所說:「決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須用數學的方法把它制訂成永恆的、穩定的規則」,這就是西方造園藝術的最高審美標準。

造園藝術

意大利的造園藝術

在歐洲古典園林中,意大利園林具有非常獨特的藝術價值。不管是其豐富多變的園林空間塑造,還是其獨巨匠心的細部設計,都反映出耐人尋味的造園特質,而這種特質是其他歐洲國家的那些氣勢軒昂、規模龐大的皇家貴族園林所無法比擬的。特別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園林在世界園林史上的影響更為深遠,在歐洲園林設計中,依舊可以在許多地方找到意大利古典園林的痕跡。

意大利的造園藝術就是它的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的造園藝術。巴洛克藝術號稱師法自然,園林卻更加人工化了,整座園林全都統一在單幅構圖裡,樹木、水池、台階、植壇和道路等的形狀、大小、位置和關係,都推敲得很精緻,連道路節點上的噴泉、水池和被它們切斷的道路段落的長短寬窄都講究很好的比例。因此說,意大利花園的美就在於它所有要素本身以及它們之間比例的協調,總構圖的明晰和勻稱。這與中國園林追求自然寫意的風格有很大的差別。

法國的造園藝術在世界園林史上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7世紀60年代,法國宏大的規則式園林逐漸取代了意大利文藝復興園林,開始盛行於歐洲大陸。通常所說的法國造園藝術指的是17世紀下半葉的古典主義造園藝術。它的代表人物是昂德雷·勒瑙特亥,代表作品是孚一勒一維貢和凡爾塞的園林。 法國的造園藝術

法國造園藝術的成熟,時間正好與拉辛和莫里哀的戲劇,普桑和勒勃亨的繪畫,勒伏和孟莎的建築同時。它們的精神完全一致,那就是古典主義的精神。古典主義文化的基本特色是「偉大風格」。這個時期的法國園林有以下三個顯著特點。

(1)面積非常大

意大利的園林一般只有幾公頃,而凡爾塞園林竟有670ha,軸線有3000m長。

(2)園林的總體布局像建立在封建等級制之上的君主專制政體的圖解

宮殿或者府邸統率一切,往往在整個地段的最高處,前面有筆直的林蔭道通向城市,後面緊挨着它的是花園,花園外圍是密密匝匝無邊無際的林園,府邸的軸線貫穿花園和林園,是整個構園的中樞,在中軸線兩側,跟府邸的立面形式呼應,對稱地布置次級軸線,它們和幾條橫軸線構成園林布局的骨架,編織成一個主次分明、綱目清晰的幾何網絡。

(3)花園的主軸線大大加強

它已不再是意大利花園裡那種單純的幾何對稱軸線,而成了突出的藝術中心。最華麗的植壇,最輝煌的噴泉,最精彩的雕像,最壯觀的台階,一切好東西都首先集中在軸線上或者靠在它的兩側。把主軸線做成藝術中心,一方面是因為園林大了,沒有藝術中心就顯得散漫,另一方面,它反映着絕對君權的政治理想,構園也要分清主從,像眾星拱月一般。

英國的造園藝術

歐洲的造園藝術,有過三個最重要的時期:從16世紀中葉往後的100年,是意大利領導潮流;從17世紀中葉往後的100年,是法國領導潮流;從18世紀中葉起,領導潮流的就是英國。英國造園藝術可以說是西方藝術中的一個例外。

英國早期園林藝術,也受到了法國古典主義造園藝術的影響,但由於唯理主義哲學和古典主義文化在英國的根子比較淺,英國人更崇尚以培根為代表的經驗主義,所以,造園上,他們懷疑先驗的幾何比例的決定性作用。

進入18世紀,英國造園藝術開始追求自然,有意模仿克洛德和羅莎的風景畫。到了18世紀中葉,新的造園藝術成熟,叫做自然風致園。全英國的園林都改變了面貌,幾何式的格局沒有了,再也不搞筆直的林蔭道、綠色雕刻、圖案式植壇、平台和修築得整整齊齊的池子了。花園就是一片天然牧場的樣子,以草地為主,生長着自然形態的老樹,有曲折的小河和池塘。18世紀下半葉,浪漫主義漸漸興起,在中國造園藝術的影響下,英國造園家不滿足於自然風致園的過於平淡,追求更多的曲折、更深的層次、更濃郁的詩情畫意,對原來的牧場景色加工多了一些,自然風致園發展成為圖畫式園林,具有了更浪漫的氣質,有些園林甚至保存或製造廢墟、荒墳、殘壘、斷碣等,以造成強烈的傷感氣氛和時光流逝的悲劇性。[3]

視頻

參考文獻

  1. 園林景觀分析區. 西方園林植物景觀功能有哪些歷史演變?. 2015-06-08. 
  2. 水土保持之點滴. 一口氣讀懂西方古典園林. 2017-12-27 00:02. 
  3. 情意綿綿〃儖諈. 英國古典園林特點. 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