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方的沒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方的沒落》,本世紀初西方最有影響的歷史哲學著作。奧·斯賓格勒著。1918年和1922年分兩卷在德國出版。中譯本196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齊世榮等譯。本書由於適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瀰漫於歐洲的悲觀氣氛而深受歡迎,短短几年就售出9萬多冊。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貢獻是提出了說明西方社會前途和命運的文化形態史觀,即把人類以往的各個文化形態作為歷史研究的基本單位,既承認不同文化的特性,又承認文化的同時代性和可比的意義。作者把歷史上已有的文化分為埃及、印度、巴比倫、中國、希臘羅馬、伊斯蘭、墨西哥和西方8種,並力圖揭示這些文化從興盛走向衰落的內在規律。在本書看來,每一種文化都有春、夏、秋、冬4個發展階段,或稱前文化時期、文化早期、文化晚期和文明時期,而城市與鄉村的鬥爭是文化演變的決定因素。前文化時期都是鄉村,人類尚處於原始狀態,代表者是農民;文化早期,城市開始誕生,建立了國家,代表者是貴族、僧侶;文化晚期,城市日益壯大,並同鄉村展開鬥爭,代表者是中產階級;文明時期,城市戰勝鄉村,大城市占主導地位,且諸侯對立,列強紛爭,代表者是下層人民群眾;列強紛爭的結果是大一統帝國和極端的個人獨裁,歷史又重回原始狀態。本書指出,1789年法國革命之後,西方文化便進入了它的冬天,也即文明階段,表現在哲學上是倫理學代替了形而上學,表現在藝術上是原有創作風格的喪失,表現在精神上是懷疑主義和無神論流行,表現在道德上是金錢崇拜,為富不仁,表現在政治上是武力代替了民主;帝國主義出現,戰爭危險增加,最後造成各國混戰,然後有一獨裁者脫穎而出,建立一個世界性的帝國。預測西方文化的「帝國時期」將在2000年至2200年間到來,而其最後崩潰也為期不遠了。本書文化形態史觀的基礎,是對自然和歷史的區分,認為自然是死的、以往的,是由已成的事物構成的;而歷史是活的、不可逆的,是由不斷發生並且不再重現的單個事件組成的,就象生命一樣在人的意識中不斷流動。因此,研究自然和研究歷史的方法就大不相同,前者主要靠公式、規律、體系,後者主要靠類比、描畫、象徵。歷史只能通過生活,通過深刻的、不可言傳的理解來體驗。這種觀點突出代表了當時歐洲思想界反實證主義的和非理性主義的傾向。

本書也存在許多不足。首先是冗長和重複,德文版長達1200頁,許多觀念、詞彙、段落一再出現;其次是不夠嚴謹,第1卷出版時沒註明資料出處,再版時曾作了增補,但仍不盡人意。另外,研究的範圍僅限於歐洲,對中國和瑪雅文化等了解很少,認為中國文化到漢代發展到頂點,唐代開始衰落,一直延續到今天。從宏觀上看,本書最有價值之處在於對西方傳統歷史觀念的衝擊和批判。它以多個文化的發展,代替了單個文化的發展;以文化的有機生長,代替了社會的階段演進;以文化的自我中心,代替了歐洲中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西方史學界原有的理論框架。儘管本書最終未能徹底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但它的文化形態史觀對現代西方史學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作者介紹

奧·斯賓格勒(θswald Spengler 1880—1936),生於德國的布蘭肯堡,從小勤奮好學,興趣廣泛,對歷史、藝術、生物學、數學等都有一定研究,1903年獲哈勒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在一所中學任教,1911年遷至慕尼黑專事寫作。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1]。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西方的沒落 相關視頻

西方的沒落詞
俞雪梅朗讀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

參考文獻

  1. 100部科普經典名著,豆瓣,2018-04-26
  2. 工具書及其分類,豆丁網,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