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施浣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施浣紗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西施浣紗 是記錄春秋戰國時期,越國一個叫西施的美女在河邊浣紗時,魚兒看見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也是成語沉魚落雁的沉魚之來源。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西施浣紗 [1]

別 名 浣紗

創作年代 春秋

作品出處 史記

介紹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傳說

「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題西施石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軒寫下的春景詩,為五言絕句。嶺上千峰秀,江邊細草春。今逢浣紗石,不見浣紗人。譯文:山嶺上千峰俊秀,江邊纖細的春草萋萋。今天遇到了曾經是西施洗衣的石頭,只是看不見當年那個洗衣服的人。

山嶺上千峰俊秀,江邊纖細的春草萋萋。今天遇到了曾經是西施洗衣的石頭,只是看不見當年那個洗衣服的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