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林禪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林禪寺,始建於南宋咸淳年間,迄今已有七百餘年歷史。初名雲間接待院,院內有崇恩寶塔,氣勢恢宏,元初年毀於兵焚。西林禪寺,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重建,改名為西林禪寺,並修建寶塔,俗稱西林塔。同時,也是為了紀念南宋雲間接待院創始人高僧圓應禪師,故易稱圓應塔,塔共七層,高46、5米,塔勢崢嶸荘嚴,三吳諸塔無出其右者,名播遠近。西林禪寺,正統年間,明英宗親賜匾額,敕封「大明西林禪寺」,其時僧眾達六百餘人,暮鼓晨鐘,法音梵唄,盛極一時,延至清代。法門有繼,代代相傳,累世擴建,稱為江南名剎。

中文名稱 西林禪寺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6.0元

著名景點 金佛像、銀佛像、鎏金銀觀音像

所屬城市 上海市

所屬國家 中國

寺廟由來

西林禪寺,位於上海市松江區人民路沿中山西路向西行300米處,就有一處金碧輝煌的梵宮突兀在眼前,這就是江南名剎西林禪寺。走進禪寺山門抬頭仰望,即見江蘇佛教協會會長茗山大法師 的手澤:「大雄寶殿」寶匾題額,點畫充溢着大同雲岡石刻正統北魏 的濃郁書風,豈非凡手可及。寶殿龍吻脊上,「佛日增輝」四個大字 在陽光下耀目生輝,系金英子居士留跡。脊後為「法輪常轉」。1992年秋,經上海市文管會撥款,由松江博物館主持西林塔的修繕事項。1993年門11月29日,當修理人員卸下塔剎時,發現寶頂葫蘆紫銅夾層內膽里,放置着許多佛像及古錢等文物,有金佛像、銀佛像、鎏金銀觀音像、鎏金銀文魁星像、玉雕觀音像、佛經、記事銀片、記事木板、銅印和古錢。計五十餘件。其中以道光至光緒年間之物居多。

布局結構

西林禪寺的牌樓、鐘鼓樓在性修大和尚的帶領下,亦修建完工。仰仗佛光永照,善信護持,承蒙市區政府之關心,在中山中路改造規劃中得以發展,購置西邊土地。區府又將我寺的東北角規劃給西林禪寺,作為常住廟產[1] 。今後我寺將按整體規劃,擴建文殊殿、普賢殿、三聖殿、藥師殿、東西廂房、念佛堂、禪堂、藏經樓、方丈室、齋堂、圖書館、陳列室和其它配殿等功能。建成之後的西林禪寺,總面積達十餘畝,相信屆時將是十方四眾同參共修,聽經聞法,參禪念佛和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今後的擴建工程需耗費巨資,仰賴十方善男信女、社會仁人善翁共襄善舉,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以大眾的施捨來成就十方的事業。

建築風貌

龍吻脊兩邊上耀魚尾,花邊滴水上方由塑小菩薩,豎帶為四大天王,脊頂中央飾寶葫蘆。仰視整座大殿,為我國古代名剎傳統的歇山式單檐建築風格。脊頂左 右還飾有象鼻。並塑 「前龍後鳳」,寓龍鳳呈祥之意。加以脊飾七線條回線,灰色古筒瓦屋面,讓人仿佛見到了真正的時代建築。實際上,這屋宇輝煌、氣勢恢宏的大殿,是在原大殿舊址上重修的新建築。真正比明代還早建造的大殿,現只能看到兩塊約4噸重的上圓下方的桑石,這七百年前的遺物,已成為新大殿的鎮殿之寶.走出六扇落地花格長窗組成的大殿後門,僅十餘步之遙,即巍峨聳立的西林禪寺圓應寶塔。塔身七層八面,磚木結構,塔壁夾牆中砌有磚梯可登。塔高46.5米,迄今仍為上海最高的一座寶塔。

規模之大

西林禪寺占地面積已有十一畝八分,建築面積近二千六百平方米。二0 0四年七月當中國實現「飛天夢」之日,悟端大和尚榮任松江西林禪寺住[2] 。為了實踐人間佛教,弘揚佛教文化,與時俱進,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特有的功能,着手為新一輪寺院發展構想藍圖。擬以大雄寶殿、「圓應塔」、毘盧殿為中軸線,兩側擴建改建功德堂、念佛堂、三聖殿、普賢殿、藥師殿、文殊殿,創設圖書館、陳列室、素齋館、僧僚及少量客房設施,就的面積擬在五年內建造完工,但遠不能滿足重大佛事活動需要。本着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弘揚佛教文化,體現禪宗特色,充分展現中華佛教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在完成現有地塊的基礎上,寺院的建設將面臨徵用東北角近一畝的地塊;未來的建築規劃將逐漸向縱深方向推進,擬徵用正北方向民居土地約十二畝,興建佛教文化、教育產業園區:包括文、博物展示出版,經典翻譯研究,僧侶、居士培養;禪淨雙修體驗,四眾臨終關懷等的重要場所。屆時建成的道場將成為環境幽雅,一派明清風格的建築群以張顯佛教藝術價值,並有四進院落體現江南禪宗特色的佛教勝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