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樓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樓曲》

作品名稱: 《西樓曲》

創作年代: 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

文學體裁:詩

作者:元好問

別名:元才子、:

《西樓曲》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的詩。[1]

元好問的文學成就以詩歌創作最為突出,並以"喪亂詩"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地位的。他提倡"自然",主張情性之"真";倡導雄勁豪放的詩風提倡性靈、神韻、格調的兼容;主張李、杜並列;提倡多元繼承的詩風;還提出許多寫作時的技巧原則,反對生硬晦澀,亂排典故,做學問要"真積力久"等等,都是他幾十年親身實踐得來的結晶,有着切實可行的指導意義。

元好問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其詩奇崛而絕雕琢,巧縟而不綺麗,形成河汾詩派。他在臨終之時囑咐後人在他的墓碑上只題七個字"詩人元好問之墓",足見他對自己詩歌創作的重視與肯定。他對自己的詩才極為自信,有着與杜甫相提並論的傲氣,有過"詩狂他日笑遺山,飯顆不妨嘲杜甫"詩句。

詩詞正文

作者簡介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2]。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元好問是北魏皇室後裔,郝經在《遺山先生墓銘》中說他"系出柘拔(拓跋)魏" 。其先祖相繼遷居洛陽、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縣)等地。至元好問的曾祖父元春(一作椿)時,又移家忻州,遂為忻州人。他的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內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託附近)丞;父親元德明多次科舉不中,以教授鄉學為業,著有《東岩集》。[3]

據記載,元好問天資聰明,七歲就能寫詩,被人譽為"神童" 。他十一歲時,元格在冀州任職,元好問得到了翰林侍讀學士兼知登聞鼓院路擇的賞識,路擇"愛其俊爽,教之為文"。十四歲時,元好問又師從陵川人郝晉卿,博通經史、淹貫百家。到元好問十七歲時,元格被罷去陵川縣令之職,但為了兒子的學習,他仍繼續住在陵川,直到元好問十九歲完成學業,才帶全家離開陵川 [4]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秋,因其詩文名氣頗大,耶律楚材傾心接納元好問。可五十歲的元好問已無意出仕為官,其年重回家鄉隱居,並交友遊歷,潛心編纂著述。 元憲宗二年(1252年),元好問覲見"駐桓、撫間"的忽必烈。希望說服忽必烈尊信儒學,並請他為"儒教大宗師",促使其任用儒士治國。

元憲宗七年九月四日(1257年10月12日),元好問在獲鹿寓舍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視頻

蔣勛說宋詞:南宋詞家——元好問

康震講述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的故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