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樓會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樓會議即於1962年2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中南海西樓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會議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家主席劉少奇主持,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因在武漢,未出席這次會議。會議的中心是討論1962年的國家財政預算和整個經濟形勢等問題,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陳雲做了重要報告,對當時的國民經濟調整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對劉少奇、陳雲等人的政治生涯產生重大影響。
會議背景
在七千人大會上,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都做了自我評判,毛澤東、劉少奇都或多或少表示對經濟困難情況要負責任。「中央領導人帶頭檢討、承認責任,創造了良好的民主氣氛為貫徹國民經濟調整方針奠定了基礎。」
劉少奇認為:「中央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對困難情況透底不夠,有問題不願揭,怕說漆黑一團!還它個本來面目,怕什麼?說漆黑一團,可以讓人悲觀,也可以激發人們向困難作鬥爭的勇氣!」[1],並建議召開一次國務院會議,由陳雲充分講一講,讓參加國務院會議的全體成員都了解當時中國的經濟情況。
1962年,陳雲發現國家預算收支指標,「有些收入不落實,有些支出有缺口,表面上平衡,實際上有一個相當大的赤字」,累計有50億元,這個情況讓中央領導人大為震驚,劉少奇同志獲悉此情況後表態,「只有暴露了問題,才好解決問題」。
會議經過
2月23日,陳雲首先陳述當時經濟的五個主要困難:
- 農業近幾年有很大的減產;
- 基本建設規模過大,超出了國家財力的承受範圍;
- 紙幣超量發行,引發通貨膨脹;
- 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物資供應不足;
建立在他的調研基礎上,陳雲具體提出了六條解決措施:
- 將1963到1972年的經濟計劃分為兩段,前面為回復階段後面為 階段發展階段,並估計前一段大約三到五年,後一段工業也應該適當放慢速度;
- 減縮城市人口,進行「精兵簡政」;
- 採取各種辦法,回收過量發行的紙幣,穩定物價;
- 盡力保證人民最低生活需要;
- 集中力量用於農業增產,激勵農民從事農業活動積極性;
- 計劃機關要充分重視農業和通貨膨脹問題;
2月26日,陳雲在國務院召開的各部委黨組成員的會議上,作了《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的重要講話,又再次重申並深化了他在西樓會議的觀點。
鄧力群回憶,「會議氣氛超乎想象地熱烈」「陳雲同志也越講越興奮,身上出汗了,他就脫了毛衣繼續講。」陳雲講話時,「熱烈掌聲不斷。 原本秀才們 (指當時在釣魚台與鄧力群一起參加文件起草工作的幾位同志)相約,分散入座,聽到好的段落,帶頭鼓掌。 結果超出想象,部長們熱烈鼓掌在前,秀才們一直緊跟在後」,陳雲在西樓會議上的報告獲得了在場絕大部分人的熱烈回應。
劉少奇和鄧小平都贊成農業中的各種「個人責任」制(事實上是部分地分散),李先念在西樓也承認劉少奇對最近國家財政工作的批評是正確的。
會後,劉少奇、鄧小平和周恩來親自到武漢向毛澤東報告情況。
評價
- 薄一波:七千人大會出了題目, 西樓會議及其後召開的國務院擴大會議則交了一份比較完滿的答卷,對克服當時的經濟困難起了不可磨滅的重大作用。
- 袁寶華:「很扎耳朵,但聽了陳雲對經濟形勢的看法,富春、先念都發了言。這才感悟到形勢的嚴重性」。
- 鄧力群: 「 那幾年,人人談困難,會會說困難。 聽到陳雲同志講困難,大家的心裡踏實了,托底了。 怎麼克服困難呢? 陳雲同志講時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空洞承諾;而是條條切實,着着牢靠。 大家聽後共同感到:困難可以緩解,希望就在眼」
有學者評價,陳雲同志的報告內容事實上成為1962年後中共中央出台進行大幅度調整的一系列政策的思想基礎,為挽回大躍進的政策失誤起到了重大作用。
影響
通過實行以上政策和措施,國民經濟的調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財政經濟情況逐年好轉。到1962年底 國民經濟開始從極端困難的狀況下擺脫出來,出現了從下降到上升的決定性轉折。到1963年 經過繼續貫徹調整方針,工農業生產得到進一步恢復國民經濟開始全面好轉。到1965年,工農業生產都完成和超額完成了年度計劃,人民生活有了進一步改善。國民經濟經過五年調整,已經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