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漢劉秀《上山海經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山海經表為漢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劉歆(此時已更名為劉秀,非漢光武帝)上呈校訂後的《山海經》時隨書所附之表,原本同山海經已佚,現存最早版本為東晉郭璞所注、南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池陽郡齋刻本,下文以該本為主,清代版本作為比對參考。

原文

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臣秀領校、秘書言校、秘書太常屬臣望所校《山海經》凡三十二,今定為一十八篇,已定。《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國,民人失據,[危攵][阝區]於丘陵,巢於樹木。鯀既無功,而帝堯使禹繼之。禹乘四載,隨山刊本,定高山大川。益與伯翳主驅禽獸 ,命山川,類草木,別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跡所希至,及舟輿之所罕到。內別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紀其珍寶奇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 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之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皆聖賢之遺事,古文之著明者也。

其事質明有信。考武皇帝時,嘗有獻異鳥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東方朔見之,言其鳥名,又言其所當食,如朔言。問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經》所出也。考宣帝時,擊[石番]石於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縛盜械人。時臣秀父向為諫議大夫,言此貳昂之臣也。詔問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經》對。其文曰:「貳昂殺窫寙,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上大驚。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經》者,文學大儒皆讀學,以為奇可以考禎祥變怪之物,見遠國異人之謠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亂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

臣秀昧死謹上。[1]

劉秀簡介

本文劉秀為劉邦四弟劉交後裔,原名劉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駿,後改名秀,字穎叔,河平年間(前28年—前25年),皇帝令劉歆與其父一同負責整理校訂國家收藏的書籍,這使劉歆有機會接觸到當時的皇家的各種稀見之書。

劉歆曾與王莽共過事,二人關係十分密切。王莽就推舉他做了侍中太中大夫,此後又逐漸升為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成為顯赫的人物。後因與時人政見不合,請求外任。漢哀帝死後,王莽便任命劉歆為右曹太中大夫。劉歆陷入政治旋渦後,又想極力掙脫。他謀誅王莽,事泄自殺。[2]

山海經簡介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最有代表性的神話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鯀禹治水等。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