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江月·梅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江月·梅花

西江月·梅花 作者:宋.蘇軾


原文

西江月·梅花 [宋] 蘇軾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麼 同:幺) 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1]

譯文

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這它有冰雪般的肌體、神仙般的風致。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於用鉛粉來妝飾,即使梅花謝了,而梅葉仍有紅色。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着曉雲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梨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

注釋

玉骨:梅花枝幹的美稱。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二:「袁豐居宅後,有六株梅……(豐)嘆曰:『煙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無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瘴霧:猶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 冰姿:淡雅的姿態。仙風:神仙的風致。 芳叢:叢生的繁花。 綠毛幺鳳: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 涴(wò):沾污,弄髒。 唇紅:喻紅色的梅花。 高情:高隱超然物外之情。 「不與」句:蘇軾自註:「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賞析

 此詞當為悼念隨作者貶謫惠州的侍妾朝雲而作,詞中所寫嶺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麵唇紅,高情逐雲,不與梨花同夢,自有一種風情幽致。上闋通過讚揚嶺南梅花的高風亮節來歌贊朝雲不懼「瘴霧」而與詞人一道來到嶺南瘴癘之地;下闋通過讚美梅花的艷麗多姿來寫朝雲天生麗質,進而感謝朝雲對自己純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為知己的情誼,並點明悼亡之旨。全詞詠梅,又懷人,立意脫俗,境象朦朧虛幻,寓意撲朔迷離。格調哀婉,情韻悠長,為蘇軾婉約詞中的佳作。   詞的上闋寫惠州梅花的風姿、神韻。起首兩句,突兀而起,說惠州的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這它有冰雪般的肌體、神仙般的風致。接下來兩句說它的仙姿艷態,引起了海仙的羨愛,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狀如幺鳳)。以上數句,傳神地勾勒出嶺南梅花超塵脫俗的風韻。   下闋追寫梅花的形貌。「素麵翻嫌粉涴」,嶺南梅天然潔白的容貌,是不屑於用鉛粉來妝飾的;施了鉛粉,反而掩蓋了它的自然美容。嶺南的梅花,花葉四周皆紅,即使梅花謝了(洗妝),而梅葉仍有紅色(不褪唇紅),稱得上是絢麗多姿,大可游目騁情。面對着這種美景的東坡,卻另有懷抱:「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東坡慨嘆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着曉雲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梨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句中「梨花」即「梨花雲」,「雲」字承前「曉雲」而來。曉與朝疊韻同義,這句里的「曉雲」,可以認為是朝雲的代稱,透露出這首詞的主旨所在。   這首詠梅詞空靈蘊藉,言近旨遠,給人以深深的遐思。詞雖詠梅,實有寄託,其中蘊有對朝雲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作者既以人擬花,又借比喻以花擬人,無論是寫人還是寫花都妙在得其神韻。張貴《詞源》論及詠物詞時指出:「體物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為絕妙。」以這一標準來衡量此詞,可以窺見其藝術技巧的精湛。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公元1096年(紹聖三年)。據《耆舊續聞》《野客叢書》記載,此詞乃蘇軾為悼念死於嶺外的歌妓朝雲而作。作者創作這首詞時大約60歲。[2]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3]

參考文獻

  1. 西江月·梅花,詩詞名句網
  2. 西江月·梅花,古詩文網
  3. 蘇軾,國學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