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

《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是宋代詞人張孝祥創作的一首詞。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時隔三年舊地重遊的懷戀心境,三四兩句從客觀風物歡迎自己的角度下筆,描畫出上船離岸乘風過湖的情景。超脫塵網、得其所哉的無限快意,就這樣得到了淋漓酣暢的表現。「世路」二句,暗承上片「過湖」,由描述轉入議論,看似語意突兀,實是一脈相通。結尾兩句,緊承「悠然」二字宕開一筆,着力描寫來到湖中寒光亭時所見的自然美景,返歸自然的恬適愉快,盡在言外,成為全詞意境曠遠、餘音繞粱的結筆。

  • 作品名稱 ;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
  • 作品別名 ;西江月·題溧陽三塔寺、西江月·丹陽湖、西江月·洞庭
  • 創作年代 :宋代
  • 作品出處;《於湖居士文集
  • 文學體裁 ;詞
  • 作 者 ;張孝祥
  • 詞   牌 :西江月

目錄

作品原文

西江月⑴[1]

問訊湖邊春色⑵,重來又是三年⑶。東風吹我過湖船⑷,楊柳絲絲拂面⑸。

世路如今已慣⑹,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⑺,飛起沙鷗一片⑻。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西江月: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又名《白苹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雙調,五十字,上下片各兩平韻,結句各葉一仄韻。這首詞原無題,南宋周密《絕妙好詞》本增補為「丹陽湖」,而厲鶚箋注則作「題溧陽三塔寺」。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謂丹陽湖在當塗縣東南六十九里。當時為建康和宣城之間內河交通的必經航道。黃異《花庵詞選》題作「洞庭」,顯系疏誤。按岳珂《玉楮集》有詩題《三塔寒光亭張於湖書詞寺柱吳毅夫命名後軒》,所云「張於湖書詞」,當指此篇。

⑵問訊:問候。湖:指三塔湖。

⑶重來又是三年:相隔三年重遊舊地。

⑷過湖船:駛過湖面的船。

⑸楊柳絲絲:形容楊柳新枝柔嫩如絲。拂面:輕輕地掠過面孔。

⑹世路:世俗生活的道路。

⑺寒光亭:亭名。在江蘇省溧陽縣西三塔寺內。

⑻沙鷗:沙洲上的鷗鳥。

白話譯文

問候這湖中的春水,岸上的春花,林間的春鳥,你們太美了,這次的到來距前次已是三年了。東風順吹,我駕船駛過湖面,楊柳絲絲拂面,似對我的到來表示歡迎。

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沉浮我已習慣,無論到哪裡,我的心一片悠然。寒光亭下,湖水映照天空,真是天水一色,水面上飛起一群沙鷗。

創作背景

這首詞大約是紹興三十二年(1162)春,張孝祥自建康還宣城途經溧陽(今江蘇省溧陽縣)時所作。三年前,張孝祥在臨安兼權中書舍人,後為汪徹所劾罷。不久知撫州(今江西臨川),一年後又罷歸。這樣前後三年之內,兩次遭罷。宦海風波,磨去了他那「少年氣銳」的稜角,使他的心中蒙上了一層暗淡消沉的陰影。「一夢經年歸去好,宦情全薄此情深」(《在臨川追憶昭亭昔游用寄應庵如庵韻》),正是這種心境的自我寫照。這與詞中所吐露的人世感慨是相一致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時隔三年舊地重遊的懷戀心境。「問訊」,表達出詞人主動前來探望的殷切心情。「湖邊」,點明遠道而來,剛至湖岸,為下文乘船游湖作鋪墊。「春色」,形容萬紫千紅的美好春景,乃下文「東風」、「楊柳」之引筆。「重來」,說明是再次來此,表明「問訊」實是有意重訪。「又是三年」,不僅突出相別的確切時間,而且暗示其間經歷了人生的多少波折變幻;一個「又」字,內涵複雜,既包含了對時光流逝的嘆惜,對歷經坎坷的感慨,也包含了對湖邊春色的懷戀,對再次來此的欣喜。詞人酷愛自然之情,瀟灑出塵之姿,就在這質樸明快、語近情深的起句中脫穎而出,奠定了全詞飄逸清朗的基調。 如果說起首兩句是從詞人有意重訪的角度而言,三四兩句則從客觀風物歡迎自己的角度下筆,描畫出上船離岸乘風過湖的情景。「東風」、「楊柳」,都緊承「春色」發展而來。東風似乎有意,輕輕吹拂,送我渡過湖波;楊柳似乎含情,微微擺動,絲絲擦着我面。詞人不說船乘風勢,人觸柳絲,而說風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於物的擬人寫法,從而創造出一個物我合一、通體和諧的藝術境界。詞人那種超脫塵網、得其所哉的無限快意,就這樣得到了淋漓酣暢的表現。 上片以作者自己與風物的互相映襯,表達了重訪三塔湖離岸登船之際的快意感受;下片則以世路與湖亭的強烈對比,抒發了置身寒光亭時的悠然心情。[2]

「世路」二句,暗承上片「過湖」,由描述轉入議論,看似語意突兀,實是一脈相通。「世路」,是一條政治腐敗、荊棘叢生的路,與眼前這東風怡人、楊柳含情的自然之路豈能相提並論。然而,詞人說是「如今已慣」,這不僅表明他已歷盡世俗道路的傾軋磨難,對權奸的打擊、社會的黑暗業已司空見慣,更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棄塵俗的莫名悲哀和無比憂憤。因此,「此心到處悠然」,也就不僅在說自己的心境無論到哪兒總是悠閒安適,更包含着自己這顆備受折磨、無力回天的心只能隨遇而安、自尋解脫了。詞人由愛國志士而成江湖處士,無奈去到和諧美好的大自然中尋求解脫,內心悲憤難言,卻說「到處悠然」,可謂語近旨遠,沉鬱至極,與那「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辛棄疾先後同調,從而鑄成凝聚全詞主旨的警句。

結尾兩句,緊承「悠然」二字宕開一筆,着力描寫來到湖中寒光亭時所見的自然美景。詞人撇開「世路」,來到寒光亭上,只見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萬頃,猶如遼闊無際的藍天;在這明麗如畫的水天之間,一群沙鷗展翅飛起,自由翱翔。這一靜一動、點面交映的畫面,充滿了蓬勃的生氣,陶醉着詞人的心胸。特別是沙鷗飛起的鏡頭,不僅使整個畫面靈動起來,更寄寓着「鷗鳥忘機」(典出《列子·黃帝》)與鷗同盟的深意。如果說上片以問訊春色和風物含情寫出了物我一體的美妙境界,那麼,下片就以唾棄世路和同盟鷗鳥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而這末尾兩句,純粹寫景,以景結情,語淡意遠,餘味不盡,詞人對於世路塵俗的鄙棄憎惡,對於返歸自然的恬適愉快,盡在言外,從而成為全詞意境曠遠、餘音繞粱的結筆。

名家評價

清·李佳《左庵詞話》:詞家有作,往往未能竟體無疵。每首中,要亦不乏警句,摘而出之,遂覺片羽可珍。如······張於湖云:「寒光亭下水連天,起沙鷗一片。」

作者簡介

張孝祥(1132~1169),南宋詞人、書法家,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紹興二十四年甲戌(1154年)進士第一名(狀元)。因廷試第一,居秦檜孫秦塤之上,登第後即上書為岳飛叫屈,秦檜指使黨羽誣告張孝祥謀反,將其父子投入監獄,秦檜死後獲釋。歷任校書郎兼國史實錄院校勘、起居舍人、權中書舍人、都督府參贊軍事、撫州知州、建康留守等職。其詞風格豪邁。有《於湖居士文集》、《於湖詞》。《全宋詞》輯錄其223首詞。[3]

參考文獻

  1. 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 古詩文網
  2. 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 百度漢語
  3. [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