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江月 題溧陽三塔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江月 題溧陽三塔寺》

作品名稱: 《西江月 題溧陽三塔寺》

創作年代: 南宋

文學體裁: 詩

作 者:張孝祥

《西江月 題溧陽三塔寺》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張孝祥的詩。[1]

此詞系作者重來江南時所作。史稱張孝祥「年少氣銳」,至作此詞時,已歷盡宦海風波、熟諳世態炎涼,故觸景有感,流露出一種淡然的閒適之情。末兩句的意境,與晉代詩人陶潛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相近。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本詞乃作者重遊三塔寺而作,三塔寺,位於三塔湖(又名梁城湖)之畔,其旁另有寒光亭,即本詞中「寒光亭下水連天」句中的寒光亭。

起句「問訊湖邊春色 」,「問訊 」即問候。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江東》詩 :「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問訊何如」就是問候起居。此詞問候的對象不是某人,而是「湖邊春色 」。因為此前已經來過,重來如見故人,故爾致意問候。「湖邊春色」者,不止於下文寫到的絲絲綠柳,舉凡湖中春水,岸上春花,堤邊春草,林間春鳥,統在其中。詞人對於「湖邊」的情意如此殷切 ,「重來又是三年」一句說出了所以然。一是這樣的地方,他本來就已經很喜歡,雖只是偶然路過,也說「不妨蹤跡更遲留 」,(《三塔寺阻雨》);如今重到,其喜悅可想而知,二是這次重來,距前次又隔三年了,幾年未到,蘊積的感情自然深厚。一般人重遊舊地時,往往也會有這樣的情感衝動。這一句句子極平常,字面也不起眼,卻是頗有意思,說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不一定能說出來的話。

上兩句人還未到三塔寺,心卻已先到了。下一句「東風吹我過湖船」,這才開始出場。「過湖船」是駛過湖面的船,是過湖而抵達三塔寺了。「東風」吹送,一應「春色」;「楊柳絲絲拂面」,再應「春色」。助興東風,定知心意;拂面楊柳,似解人情,與詞人重來問訊熱切之心,互相映襯。這時也還不過是泊岸繫舟耳,已寫得如此神完氣足。則當詞人重入三塔寺以後,又將如何寫景抒情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出乎讀者的意料,過片既不承接上片描寫意脈,也全然換過了一副感情,以純理性的筆墨,吐出了自從進入官場以來,痛感世路崎嶇的一腔幽怨 。「已慣」者,是經歷過多次人生道路上浮沉曲折之後的感悟之言。詞人有志於恢復中原。支持主戰派但不贊成急功近利,要先以自治自強為根本,又諫言廣開用才之路,頗得到宋高宗的嘉許。但政府中仍是主和派掌權,他們憑私見排斥異已,詞人空有長才銳氣,未得大用,反被一再謫遷,不由得意冷心灰,產生了離開污濁的官場鬥爭,向自然界尋求寧靜的環境以解脫心中的煩惱的念頭 。「此心到處悠然」的「到處」便是這一類的去處,三塔湖也是其中一處。這樣過片兩句就與上文發生了內在的聯繫。其實,三塔湖並非詞人所到過的風景最美的地方,三塔寺也只是一座頗為破敗的寺宇。——《於湖文集 》中有一篇《重修三塔偈》,其中說 :「三塔雖在,四壁常空。仰眾佛之尤奇,念殘僧之益少。」《三塔寺阻雨》詩也說這裡是「市迥薪芻少,僧殘像教空」的。詞人愛這裡,豈不是因為它冷落衰敗的境況恰可引為同調 ,而壯闊純美的湖上風光又正契合心懷麼?

陶淵明《飲酒》詩云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詞人「悠然」之下,又見到了什麼呢?是「寒光亭下水連天,飛起沙鷗一片 」!詞人在三塔寺望湖所見之景多矣,有「蒼山在煙外,高浪與天通」,有「涼風撼楊柳,晴日麗荷花」,有「釣艇未歸饒夕照」(均見其有關三塔寺詩),而這裡獨拈出水天之間飛鷗一片之景 ,及作者特設之筆。

蓋亦淵明「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之意。寫景之中,即寓情感,與「世路」句作反照,又寫出了此心的「悠然」。陶在「飛鳥相與還」之下續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詞人也說過:「悠然心會,妙處與君說」(《念奴嬌·過洞庭 》)詞寫到「飛起沙鷗一片」便結末,那麼結束兩句的「 真意」,我們也可於其無言處會之。

作者簡介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卜居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唐代詩人張籍的七世孫。張孝祥善詩文,尤工於詞,其風格宏偉豪放,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2]

1165-1166年,孝祥復官靜江府。1167-1168,孝祥知潭州。1168-1169年三月,知荊南,荊湖北路安撫使。1169年三月,孝祥請祠侍親獲准,回鄉退隱,絕意仕途。

在十幾年的官場生涯中,張孝祥幾番起落,終究沒有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最後黯然離開官場時的心情是抑鬱的,但是他為官期間,頗有治才,懷着「惻袒愛民之誠心」,政績卓著。在撫州時他身先士卒,一人單馬與亂兵對峙,乾淨利落的平定了兵亂,離開撫州之時,父老夾道相送。在平江時,他懲治大姓奸商,收繳其米倉。在建康時,孝祥專心治理水患,為民請命,招撫流民,處理妥當,足見其才能與魄力。

1169年三月,孝祥返還蕪湖。七月,得急病而逝。卒年三十八歲。英年早逝,殊讓人為之嘆息。對於其死因,據周密《齊東野語》:以當暑送虞雍公(虞允文),飲蕪湖舟中,中暑卒。張孝祥的死是讓人意外的,孝宗有用才不盡的嘆息,他的好友,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張拭更是哀悼,著文以悼之曰:    孝祥死後葬於建康上元縣鐘山之清國寺。今墓存於南京江浦老山。

視頻

張孝祥《念奴嬌 過洞庭》;辛棄疾《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

於湖俊逸—張孝祥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