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江月 黃陵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江月 黃陵廟》

作品名稱: 《西江月 黃陵廟》

創作年代: 南宋

文學體裁: 詩

作 者:張孝祥

《西江月 黃陵廟》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張孝祥的詩。[1]

張孝祥的詩明顯受宋詩的氣質影響,學杜,學蘇,承受江西詩派影響。詩作內容包含對國事的憂懷,對民生疾苦的關懷以及羈旅感懷,其中尤以感懷詩最佳,體現了其詩風的清婉俊逸,詩意的深雋奇正和詩韻的平實簡淡。[2]

張孝祥書法作為南宋著名書法家,其淵源甚廣,高宗說他「必將名世」。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八月,張孝祥離開湖南長沙,到達湖北荊州(今江陵)任職。這首詞是他在赴任途中所作。詞題一作「阻風三峰下 」。詞句亦稍有差異。他在給友人黃子默的信中說 :「某離長沙且十日,尚在黃陵廟下,波臣風伯,亦善戲矣 。」黃陵廟在湖南湘陰縣北的黃陵山。相傳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廟,故稱黃陵廟。可見孝祥在赴任途中曾為風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在正面描繪洶湧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風伯的「善戲 」。因此詞人傾注了濃烈的主觀想象色彩。

「滿載一船明月,平鋪千里秋江 。」起兩句寫舟泛湘江一路行來的景色。只寫「一船明月」、「千里秋江 」,其他美景堪收、旅懷足慰之事,下必細數。以下轉入黃昏阻風情事 。「波神留我看斜陽,喚起鱗鱗細浪」兩句,由自我想象而進入一種主觀幻覺心理的境界。詞人不說自己的行船為大風所阻,不得行駛的實況,相反卻抒寫自己幻覺的意象,水神熱情地邀請他欣賞那美好的夕陽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閃動着象魚鱗般的波紋 。這種浪漫主義手法 ,把現實與想象,幻覺心理與時空變化,非常和諧地描繪在一幅畫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從而增強了詞的藝術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風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對風遏行舟的情況詞人此刻的心境,猶如蘇軾《定風波》詞中所寫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那樣泰然自如。不過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切望風向轉變。如果明天能夠轉為順風的話,那麼今天露宿在江邊也是心情舒暢的。

結尾以「水晶宮裡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兩句收結,別具情味。《霓裳 》,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歌舞曲。「岳陽樓」,在湖南岳陽市城西,面臨洞庭湖。這裡前一句寫一陣陣江中波濤的聲響,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悅耳的音樂。這種生動的比喻表現出詞人所獨有的想象。後一句則是表達他內心的願望,當行舟到達岳陽時,一定要登樓眺望雄偉壯闊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風光。

張孝祥一生英才奇氣,如果說在《念奴嬌·過洞庭》詞中以「吸江酌斗,賓客萬象」的豪邁氣勢,使南宋魏了翁為之傾倒 ,盛讚此首「在集中最為傑特」(見《鶴山題跋》卷二 )。那麼在這首詞中濃烈的主觀感情色彩,奇幻的藝術想象,同樣顯露出他的傑出才華和獨具的詞作風格。

作者簡介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卜居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唐代詩人張籍的七世孫。張孝祥善詩文,尤工於詞,其風格宏偉豪放,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3]

1165-1166年,孝祥復官靜江府。1167-1168,孝祥知潭州。1168-1169年三月,知荊南,荊湖北路安撫使。1169年三月,孝祥請祠侍親獲准,回鄉退隱,絕意仕途。

在十幾年的官場生涯中,張孝祥幾番起落,終究沒有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最後黯然離開官場時的心情是抑鬱的,但是他為官期間,頗有治才,懷着「惻袒愛民之誠心」,政績卓著。在撫州時他身先士卒,一人單馬與亂兵對峙,乾淨利落的平定了兵亂,離開撫州之時,父老夾道相送。在平江時,他懲治大姓奸商,收繳其米倉。在建康時,孝祥專心治理水患,為民請命,招撫流民,處理妥當,足見其才能與魄力。

1169年三月,孝祥返還蕪湖。七月,得急病而逝。卒年三十八歲。英年早逝,殊讓人為之嘆息。對於其死因,據周密《齊東野語》:以當暑送虞雍公(虞允文),飲蕪湖舟中,中暑卒。張孝祥的死是讓人意外的,孝宗有用才不盡的嘆息,他的好友,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張拭更是哀悼,著文以悼之曰:    孝祥死後葬於建康上元縣鐘山之清國寺。今墓存於南京江浦老山。

視頻

張孝祥《念奴嬌 過洞庭》;辛棄疾《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

於湖俊逸—張孝祥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