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洛鎮南河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洛鎮南河村位於壽陽縣西洛鎮北部,與榆次區交界。是一個文化古村落。是古人給後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1]

2019年1月,南河村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中文名稱:南河村

行政區類別:村

所屬地區: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西洛鎮

人 口:715人

基本情況

西洛鎮南河村位於位於壽陽縣西洛鎮北部,與榆次區交界,是一個行政村,全村由南河村侯家莊、北長嶺、林家坡四個村組成,全村226戶,715人。耕地面積3000畝。人均收入5113元。資源優勢:土地肥、種植各種農作物。南河村距高速公路晉中東出口18公里,距太原飛機場35公里,距榆次區後溝古村旅遊景區僅3·5公里,村中央海拔高度988米,有80戶、280餘人,耕地1336畝,村域面積5040畝,村莊占地面積1800餘畝。

村名來源

據壽陽縣誌記載:「城治(古城)之南的龍門河,俗稱南河,因村居於河之源頭,故取名南河村。

地理位置

壽陽縣西洛鎮南河村位於位於壽陽縣西洛鎮北部,與榆次區交界,是一個行政村,全村由南河村侯家莊、北長嶺、林家坡四個村組成。

古建特點

南河村自古以來,民風淳樸,文化厚重,老宅相連,碉樓相鄰,古木成蔭,綠樹成林。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經典,是我們知識體系的根基,是我們精神世界的家園,是我們走向未來的起點。南河村蘊藏着一部悠久的歷史,展現着一道獨特的風景,實為一處亟待開發的勝地。這些散落在民間的文化遺產,彌足珍貴。

古碉樓

碉樓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居住和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這個古村落歷史上修建過諸多碉樓,每座高20多米、建築面積125平方米,老人稱「七星碉樓」,俗稱「悶樓」,是先人的發明創造。碉樓承載了相當悠遠的歷史,歷朝歷代,損毀重建,修復坍塌。直到上世紀的文化革命期間,把僅存完好無缺的兩座碉樓幾乎拆除殆淨,留給了後人無盡的暇想。

古樹木

村人自古惜樹。這裡現存有數百年至上千年的古樹多達數十棵,至今仍然枝繁葉茂,鬱鬱蔥蔥,頑強地向大自然展示着強勁的生命力。這些古樹中樹齡當數國槐,現存周長近2米以上的6棵古槐、1棵古楸樹,最粗的古槐周長達到6.3米,樹洞中間可以容納5-6個人,它們都在昭示山村悠久的歷史和神奇的魅力。古村落生長着品種繁多的林木。古核桃、紅棗、梨樹等經濟林不計其數數,應有盡有,史上豐年可產水果60餘萬斤。在中蘇友好時期,油梨被國家指定為克里姆林宮特供水果。

古宅院

古村落還保留有明、清甚至更早時期修建的、保留比較完整的十多處有代表性的老宅院,向世人揭示着歷史的滄桑、數百年的輝煌、興盛時期的風采。最壯觀的是「樓院」,文化革命前,門頭上曾掛有「錫山多」、「命德留芬」、「介賓」以及各自堂號等牌匾,一些院子現在還保存「桂蘭」、「崇實」、「光前裕後」匾額。其中一所古老的院落,相傳為宋代盛興的「下處」,是出門人暫時歇息的地方。村內老宅院共65處,傳統宅院52處,占到總數的75.3%。

古堂號

南河村史上名門望族多有堂號,廳堂懸掛自家堂號匾額,每逢年節喜慶之日,還在門前掛起書寫着堂號的大紅燈籠,在農具、用品上也常常寫有本族堂號為記。當地百姓談論時,總喜歡以「某某堂」來稱呼,至今還傳承着21個堂號,其中的天順堂、靜安堂、光裕堂、宏順堂、德厚堂、東侖堂、慶雲堂、永慶堂、祝壽堂、敦厚堂等12個有印模、薄蘿、籮、口袋、斗、叉子、食盒、順馬(古代用於放銀子、乾糧等必需品的口袋,搭在肩上使用)等實物為證。一般的村堂號較多的為5%左右,這個古時約50戶人家的小村,竟然有42%以上冠以「堂號」,世所罕見,目前正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地道

有的宅院還構築了古地道,連接村外,遇到兵荒馬亂,來不及從地面逃避時,老百姓還可以秘密通過地道逃往野外大山里。這裡的古地道有兩條,保存較好。

古涵洞

古代為了排洪與開闢建築用地,在山溝里修築了寬約2米、高約2-3米的數百米長的涵洞,一些房屋院落就修築在涵洞上面。千百年來承受了無數次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至今仍完好如初,排洪功能不減當年。

古廟宇

史上,曾建有龍天廟關帝廟、五道廟、財神廟、水母娘娘廟、菩薩廟等等,現在保存完整的一處菩薩廟為清代建築,使用了北方建築中少見的石柱,雖歷經風雨,但石柱楹聯字跡清晰可見。楹聯曰:「隨處現身芙蓉花面春風暖,泉聲救苦楊柳枝頭甘露香。」體現了古人的文化底蘊,反映了先人歌頌自然、嚮往美好的願景。

視頻

走進美麗鄉村:長治縣西火鎮南河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