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溪大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溪大橋

圖片來自搜狐

西溪大橋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大方縣邊界上的一座長701公尺(2,300英尺)的懸索橋,是Kokudou 321(China).svg 321國道畢節-貴陽段(貴畢公路)重要控制性工程。在橋樑建成時,橋面離水面的高度高達218公尺(715英尺)米,在六衝河上的洪家渡水庫蓄水後,受水位上漲影響降為165公尺(541英尺)。

特色

西溪懸索橋是中國貴州省的匪夷所思的貴陽至畢節公路上的諸多高橋之一。這條是被譽為「中國高橋博物館」,其上還有着世界最高的梁橋六廣河大橋。這條100英里(161公里)長的公路還有着另一座183米高的懸索橋,另外一座183米高的混凝土梁橋,以及另兩座分別高116米和110米的拱橋。在中國之外,地球上在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100英里(161公里)長的公路線上有如此之多的高聳橋樑。

西溪大橋是同一時期設計、建成的四座中等跨徑的懸索橋之一,由位於中國湖北武漢的中鐵大橋局勘測設計院設計完成。這四座橋有一些共同特點,例如,橋面相當薄,僅為合0.6米厚的預應力混凝土橋面板,主纜吊杆的間距僅有5米。因為這四座橋橋長相近、而且橋址的峽谷環境也相似,所以一次性設計四座橋是比較經濟和高效的,另三座橋分別為北盤江大橋(2003)、阿志河大橋和落腳河大橋。這四座大橋都在世界前50最高的大橋範圍之內。落腳河大橋也位於貴畢公路上,就在西溪大橋以西幾英里遠處。

西溪大橋幾乎和阿志河大橋一樣,立面上在大橋的東側有一個邊跨,使得主纜索的錨固位置建在了橋面板以下30米的位置。峽谷自身的西半也邊十分陡峭,幾乎筆直向下直至極其狹窄的咽喉般的谷底處,幾乎是全部的深度,達到165米。十分有趣的是,由於河流下游新近建成了一座大壩,橋下就形成了一個水庫。在大壩建成之前,大橋高度超過了200米![1]

關鍵性工程

2016年5月10日,貴陽到成都高速鐵路(成貴高鐵)的關鍵性節點——西溪河大橋順利實現轉體合龍! 西溪河大橋的合龍技術,代表了當今中國鐵路同類橋樑建設的最新水平,創下了貴州高鐵橋樑建設在全國的四項第一:它是全國第一座跨度最大、第一座橋拱雙向空中轉體、第一座採用全焊上承式鋼管拱混凝土、第一座採用「連續拖拉式橋樑頂推」技術的橋樑。[2]

西溪河大橋位於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與黔西縣交界處,於2014年動工,是成貴高鐵全線「四橋十三隧」重難點工程之一,也是我國高鐵建設中首座鋼管混凝土轉體拱橋。

大橋全長493.6米,跨越深260米的西溪河峽谷,橋面至谷底深度260米,最高橋墩60米,採用跨度為240米的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新結構。[3]

意義

西溪河大橋位於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與黔西縣交界處,於2014年開始動工,為成貴高鐵全線「四橋十三隧」重難點工程之一。採用跨度為240米的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新結構,屬我國高鐵同類型橋樑的最大跨度。受地形限制,西溪河大橋在國內首次採用了極不對稱的「雙向水平轉體」新結構,轉體技術極其複雜。

西溪河大橋是我國高鐵首座鋼管混凝土轉體拱橋,也是成貴高鐵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該橋的成功合龍,為我國特殊結構橋樑的科研與施工積累了成功經驗,也為成貴高鐵按計劃建成通車奠定基礎。 西溪河大橋跨越深切256米的西溪河峽谷,最高交界墩為59.95米;主拱圈採用水平轉體施工,由兩個半拱圈在河谷兩岸依地形搭建支架組拼,在成都側半拱圈逆時針平轉120度,貴陽側順時針平轉133度,5月10日在空中實現高精度合龍。 西溪河大橋是我國高鐵首座鋼管混凝土轉體拱橋,也是成貴高鐵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該橋的成功合龍,為我國特殊結構橋樑的科研與施工積累了成功經驗,也為成貴高鐵按計劃建成通車奠定基礎。[4]

影片

成貴高鐵西溪河大橋紀錄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