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蔣村馬氏莊園

西蔣村馬氏莊園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氏莊園位於安陽西21公里的蔣村鄉西蔣村,為清末頭品頂戴兩廣巡撫馬丕瑤的故居。其地北倚壽安山,南臨珠泉河,西近巍巍太行,東連華北平原,輝映於行山洹水間,尤具勝觀。

馬氏莊園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部20公里的西蔣村,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馬氏莊園是清代廣東巡撫馬丕瑤的府第,建於清光緒至民國初期,保存完好,占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被學者稱為"中州大地絕無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築標本", "中原第一官宅" 。2017年1月,馬氏莊園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1]

目錄

建設沿革

光緒六年(1880年)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正殿建成。

光緒九年(1883年),西路始建。

光緒十三年(1887年),中路始建。

光緒十五年(1889年),東路始建。

民國十三年(1924年),東路建成,中、西二路僅將大門及臨街房建成,後因時局變化,尚未建成。

抗日戰爭初年歸為公有,歷為安陽縣師範、安陽縣第一中學、蔣村完小和蔣村糧站等單位占用。

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隨後幾年,政府數次撥巨款進行了全面維修,基本上恢復了原貌。

2007年4月30日,安陽縣舉辦了馬氏莊園第一屆文化旅遊節,「中原第一大宅」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了一處聞名遐邇的旅遊觀光景區。憑着規劃宏大的建築群和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馬氏莊園從一個普普通通的「零A」景點一步晉升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5月,馬氏莊園修復一新,正式對外開放。

2009年4月23日舉行了4A級景區揭牌儀式。

建築布局

馬氏莊園占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共分三區六路,每路分四個庭院,九道大門,俗稱「九門相照」。整座莊園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古樸典雅,雄渾莊重,既有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寬敞明亮的建築風格,又有晉商大院深深邃富麗的建築藝術,還有中原地區藍磚灰瓦五脊六獸掛走廊的建築特色。

北區位於中街路北,坐北朝南,前後兩個四合院,後院之東西又各建一跨院,謂之「亞元扁宅」。多為硬山頂式的樓房,原為馬丕瑤祖上舊宅。馬氏四兄弟分家時,分給了次子馬吉樟。民國初年,馬吉樟任袁世凱總統府內史期間進行了翻修和改建。

中區在三區中規模最大,約占整個莊園的三分之二。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類建築計158間,由家廟一路和住宅三路組成,其中家廟居東,住宅區居西,四路建築各自成體系,左右又互相呼應。

家廟正門下層辟三道拱券門,上為讀書樓五間。頭進四合院東西廂房各五間,曰「東塾」、「西塾」。正房過廳五間,懸山頂式,前後帶廊,高台基,名曰「燕翼堂」;後院廂房各三間,東為「遺衣物所」,西為「藏祭器所」。正殿五間,高大宏偉,名曰「聿修堂」,即享堂。前建月台。它的規格和布局是嚴格按照清光緒年間制定的《清會典》規定而建造的。建於光緒六年(1880年)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

住宅三路的建築形式及格局大同小異。均南開正門,由四個四合院組成,前庭後堂,左右對稱,由南向北,逐級抬高。中路大門高大宏偉,而東、西正門則均為洞券門,西路大門內又建有屏門。只有中路建有二門,內置屏門。後院又有不同:西路主房為平房五間,而中路、東路主房則各為樓房五間,東路東廂又為三間樓房。在建築規格上,中路為高,東路次之,西路又次之。在建築時間上,西路較早,於光緒九年(1883年)始建,中路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始建,東路則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始建。馬氏兄弟分家,東路歸長子馬吉森所有,西路歸四子馬吉樞所有。

南區與中區隔街相望,原設計為三路,其中東路建成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僅將大門及臨街房建成,後因時局變化,尚未建成。

南區東路座南向北,亦為九門相照,前後四個四合院。其中頭進院和三進院較小,分別建二門、三門,門兩側各為兩間廊房,東西廂房各為三間;二進院和四進院較大,其正房均為七間,東西廂房各為五間。

南區的建築規模和規格,都明顯高於中、北二區,這不僅表現在建築體量的增大,大門的增多,而且表現在精美的石、磚和木雕建築物件的大量使用。究其原因,南區為民國時期所建,已不再受封建社會的種種規定和限制。馬氏四兄弟分家時,分給老三馬吉梅。

莊園建築全為磚木結構,灰瓦蓋頂。屋頂多為硬山頂式,另有懸山及平頂等。其建築特點既有北京傳統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間建築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藝術特色。另一顯著特點是,無論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則前後帶廊,形成廊廊環繞,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於行走。

主要景點

慈禧下榻處

慈禧太后下榻處位於中區中路的第三進院正房,這裡曾是馬丕瑤繼母楊氏晚年的舊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及包括馬吉樟在內的一班護駕大臣倉皇逃往西安避難。翌年,由西安返京。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月1日抵達彰德(安陽),在預先馬吉樟的奏請下,慈禧太后准於下榻馬氏莊園。該廳木隔扇上還篆刻有「眉壽無疆」的字樣。

光緒皇帝下榻處在慈禧太后下榻處的後院東廂房。馬吉樟在為父、母守孝及武昌起義後回家曾在此居住。1902年1月1日,光緒皇帝隨同慈禧太后一同返京時,曾下榻於此。[2]

馬丕瑤舊居

馬丕瑤舊居在中區中路的最後院的正房,它是一座面闊五間的兩層樓房,高台基,前有廊,硬山頂式,內樓梯。上下層匾額均由馬丕瑤親撰,曰「澹遠樓」、「修身堂」,楹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亦由馬丕瑤編撰。

馬吉森舊居

馬吉森舊居位於馬丕瑤舊居樓之東,符合「長子居東」的習俗。它和馬丕瑤舊居樓雷同。其底層前額正中鑲嵌有仿蘇東坡筆跡的「德有鄰堂」巨型木匾。

馬青霞舊居

馬青霞舊居也稱馬家繡樓,與馬吉森舊居樓同處一院,位於東廂,三間硬山頂式樓房。底層前額正中鑲嵌有仿蘇東坡筆跡的「思無邪齋」大型木匾。

劉鄧大軍舊址

1947年6月中旬,劉鄧大軍出晉東南上黨地區,進入豫北地區,司令部設在馬氏莊園。劉伯承司令員和鄧小平政委分別下榻於中區西路的第三進院東、西廂房。1947年6月22日的「魯西南作戰會議」就在此院的堂屋召開。

進士第匾

馬丕瑤進士第匾,長241厘米,寬99厘米,厚4.5厘米。木質。金黃地,飾淺浮雕雲龍紋圖案。正中書「進士第」三個大字,行書。右側書「署戶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大理寺卿稽查右翼覺羅學鄭敦謹大總裁經筵講官工部尚書 上書房行走翰林院掌院學士鑲白旗蒙古都統倭仁 經筵講官兵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尹事務萬青藜 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正白旗漢軍副都統熙麟為」,左側書「同治元年壬戌科會試中式第一百八名貢士 殿試第三甲第二十名 朝考第三等第十七名 賜進士出身馬丕瑤立」。均為仿宋體。

壽字軸

光緒二十年(1894年)馬丕瑤服闕入都,先後兩次受到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召見。慈禧為慶賀自己十月的六十大壽,於九月二十五日御筆親書「壽」、「福」二字及如意、蟒袍、尺頭等,賞賜給馬丕瑤,以示對其卓著政績的褒獎和鼓勵。

「壽」字軸,長2.87米,寬1.08米,撒金粉紅地,正中書一巨型「壽」字,行書。字首蓋有「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的朱紅御印。壽字兩側為楷書款,右款書:「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萬壽 光緒二十年九月二十五日」,左款書「賜頭品頂戴前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廣西巡撫臣馬丕瑤」。

太史第匾

馬吉樟太史第匾,長242.5厘米,寬99厘米,厚4.5厘米,木質,黃金地,飾淺浮雕雲龍紋圖案。正中書「太史第」三個大字,行書。右側書「光緒六年庚辰科會試中式第二百九十五名貢士 九年癸未保和殿複試第一等第十四名 殿試第二甲第三十七名 賜進士出身」,左側書「朝考第二等第五名 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十二年丙戌散館 欽定第二等第七名 授職編修國史館協修馬吉樟」。均為仿宋體。

龍抱槐

龍抱槐為馬氏莊園一大奇觀,位於中區西路的第三進院內。一株胸徑約20公分的葛藤猶如一條巨龍,平地臥起,向上纏繞在附近的一棵古槐上,故而得名,它們像一對親密的異性兄弟一樣,互為依存,相映成趣。

家廟門樓

下層辟門洞三道,直通家廟內院。中洞門額鑲嵌有戶部尚書、軍機大臣閻敬銘書「馬氏家廟」石匾額,刻於光緒六年(1880年)。東西門洞額分別鑲嵌「追遠」、「庇根」石刻匾額,為馬吉樟所書。其上為讀書樓,五間。馬家子女凡學習成績佼佼者都必須在這裡苦讀,以應科舉考試。

享堂

享堂為馬氏家廟的主要建築,名曰「聿修堂」,五間硬山頂式灰瓦房,前帶廊。內設馬丕瑤以上四代祖先神龕、牌位及祭器等。堂前建一寬敞的祭祀平台。

文昌閣

文昌閣座落在馬氏莊園附近的東南方。底層高台基,中辟一石券門洞,為通道。台上建「一殿一卷式」建築,磚木結構,灰瓦蓋頂,給人以古樸、典雅和神秘之感。

馬氏家訓

中區中路二門內設置木屏門一道,門扇上刻有馬氏家訓,為馬吉樟所書,隸書。馬氏以《易經》的第三十七卦——《家人卦》為家訓。其大意是:女主內,男主外,老幼有序。家長對家人要嚴格要求,不失法度。全家人都要誠信莊重,各盡其責,各盡其道,和睦相處,天下安定。體現了儒家教育思想。刻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

註:此家訓是請著名的書法家所寫的仿製品,真品已經被國家文物倉庫收藏保存。

馬氏義莊

馬氏義莊座落在中街的北區之西,是馬丕瑤專為救濟鰥寡孤貧而修建的。其大門額鑲嵌「馬氏義莊」四個大字的石匾額。兩側為「萬支本是一身田制魚鱗聊贍我親疏族黨」、「富貴敢忘微賤清分鶴俸先給他鰥寡孤貧」。匾聯均為馬丕瑤撰書,行書。

文物價值

馬氏莊園的建築風格既有北京四合院的寬敞明亮,又借鑑了山西晉商大院的規格齊整,同時又融合了中原地區「藍磚藍瓦 、五脊六獸掛走廊」的建築特色,是研究中原建築藝術的活標本。

馬氏莊園不僅是一部清末民國初期的建築巨著,一座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廉政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更是一部集儒學、建築、風水、書法、楹聯等中國傳統文化於一體的百科全書。

馬氏莊園曾是劉鄧大軍指揮所在地,西院內保存了這一具有革命歷史意義的遺址。當年的會議室、辦公室、劉伯承司令員和鄧小平政委的下榻處、糧倉和部分士兵的居住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是教育後人的紅色旅遊之地。2011年3月,馬氏莊園被確定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文物保護

保護級別

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措施

2009年,安陽縣政府投資1.5億元對馬氏莊園進行了整體修繕,同時徵集莊園主人的遺著、遺物,使馬氏莊園基本恢復了原貌,並成立了「馬氏莊園保護利用指揮部」,對馬氏莊園進行全面開發保護利用。

旅遊貼士

門票價格:60.00元

開放時間:09:00~18:00

地址:安陽蔣村鄉西蔣村

乘車路線

安陽市汽車客運中心站,早上7時發首班車,17時發晚班車,旅途行程約40分鐘。

馬氏莊園在水冶附近,有三種方法:

  1. 從安陽火車站乘坐28路公交車(火車站—西站)到西站後換乘安陽至水冶汽車到馬氏莊園站下車北行。
  2. 火車站乘坐5路公交車(火車站—電廠)到安鋼下車換乘安陽至水冶汽車馬氏莊園站下車北行。
  3. 從安陽火車站出來向東走50米第一個路口拐向南走200到安陽中心汽車站乘坐安陽至林州或水冶的汽車到馬氏莊園站下車向北不遠。

參考文獻

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