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藏農牧學院水利土木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藏農牧學院(校園風光)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教育在線 的圖片

西藏農牧學院水利土木工程學院西藏高校中成立最早的工科院系。其發展最早溯源1958年9月成立於陝西咸陽的「西藏公學」;1965年「西藏公學」改名為「西藏民族學院」;1971年籌建於西藏民族學院(陝西咸陽),其前身為「西藏民族學院機電隊」;1973年由陝西咸陽遷入西藏林芝八一鎮,1974年12學校更名為「西藏民族學院林芝分院」,「西藏民族學院機電隊」改名為「西藏民族學院林芝分院農機水電系」;1978年學校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西藏農牧學院」後,為適應西藏經濟的發展,於1982年停辦「機械維修技工」和「農機修造」專業,擴展了水電專業方向,並改名為「西藏農牧學院水利電力工程系」;2001年與原西藏大學合併組建新西藏大學,原「西藏農牧學院水利電力工程系」更名為「西藏大學農牧學院水利電力工程系」;2006年8月為迎接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西藏大學農牧學院水利電力工程系」改稱為「西藏大學農牧學院工程技術學院」(二級學院);隨着學院教學規模的擴大和學生招生數量的增加,根據學校發展的需要,2010年12月將「西藏大學農牧學院工程技術學院」分成「西藏大學農牧學院水利土木工程學院」和「西藏大學農牧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兩個獨立二級學院[1];2016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新藏大又各自單設為「西藏大學」和「西藏農牧學院」,單設後原「西藏大學農牧學院水利土木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更名為「西藏農牧學院水利土木工程學院」;下一步我們將為爭取「西藏農牧科技大學水利與木工學院」而努力奮鬥。

基本情況

我院現有教職工50名(含援藏幹部1人)。男30人,女20人。漢族41人、滿族1人、藏族8人。黨員41名(第一支部17人、第二支部24人(含部預備黨員1人)),入黨積極分子2人(樊飛、衛魏),群眾9人;教職工團員2人(漢2人,男2人)。專任教師35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講師17人、助教4人、教員1人)。實驗教輔人員4人(實驗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3人,在讀博士4人,碩士學位23人,在讀碩士3人。輔導員6人(含主管學生副書記),碩士4人、在讀碩士1人,漢族4人,少數民族2人,6名輔導員為思政專任教師。行政人院6人(書記、副書記、院長教、學科科長、辦公室主任、援藏副院長1人)。工勤人員1人。另有5名專業歸口在我院雙肩挑教師(計財處達娃、科研處羅紅英、人事處何強、基建處呂光東),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1人。我院擁有教育部特聘長江學者1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1人(王培清副院長);自治區優秀教師1人。

學科及專業

學科:我院正在擬申報一級學科水利工程1個。在一級學科水利工程下擬設二級學科3個:分別是水利水電工程[2]、水工結構、水文學及水資源。共有3個學科團隊,分別是農業水利工程(最早建立)、高原水環境與水生態(自治區)、土木工程(在建設中)。現有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1個:水利水電工程。

專業:我院共有8個本科專業,分別是水利水電工程(區重點專業,現有8個班,在校生331人)、農業水利工程(現有4個班,在校生166人)、土木工程(校級重點專業,現有6個班,在校生230人)、給水與排水工程(現有1個班,在校生33人)、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現有1個班,在校生45人)、能源與動力工程(校級重點專業,4個班,在校生161人)、工程管理(現有2個班,在校生70 人)、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2019年畢業1個專科班39人後沒有招後續班級)

辦學規模

我院現有本科生1038人,共26個班級,均為本科班級。其中漢族有520人,藏族489人,其他少數民族29人;男生747人,女生293人;團員983人,黨員73人(正式黨員18人,預備黨員55人),入黨積極分子180人(漢族100人,其他民族80人),2019年畢業生306,招收新生338人(含1名保留學籍應徵入伍學生,今年計劃招生360人)。我院現有研究生共計32名,其中藏族1人,漢族31人,其它少數民族0人;研究生黨員8人(4男4女;藏1人,漢族7人);2019年畢業10人,新招研究生12人(計劃招生15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涉及水利水電、岩土工程、防災減災、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等領域。我院自建校以來,為西藏水利、電力、土木工程、農業機械等行業培養了專業技術人員近5000人(含短期培訓學員),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民用航空、軍隊及國防建設輸送了不少優秀人才。目前,我區水利、電力行業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有一半人員為我院的畢業生。2000年,我院為中國民航輸送了4名藏族飛行員(當時全國僅招6名藏族飛行員),現服務於西南航空公司,為我國民航事業也做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我院優秀畢業生中國藏族男歌手、教師——「扎西平措」,參加浙江衛視歌唱選秀節目《中國新歌聲第二季》,最終獲得了劉歡組冠軍、全國總決賽冠軍。

辦學理念

辦學指導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實踐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堅持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思想,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追求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人才促發展、以學科顯特色、以管理增效益的治校方略;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大力開展科技服務,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

辦學定位: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務 「三農」。

辦學使命:致力於西藏高原水利、水電、土木、能源、市政、工程管理等基礎建設發展、高原生態文明傳承(水環境、水生態)、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所需的人才培養和科技支撐。

發展目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將學院建設成為專業結構合理、教學質量優良、管理服務完善、社會效益顯著,高原特色鮮明、優勢學科突出的應用研究型工科院系。

辦學層次: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拓展研究生教育,適度發展繼續教育。

學科專業定位:面向西藏經濟發展,培養水利水電、土木工程專業方向應用型人才,拓展急需學科專業,面向高原特色穩固發展優勢學科專業,實現我院學科專業與新工科建設協調發展。

交流合作

近年來,我院在學科建設、實驗室建設、課程建設、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等五個方面與內地兄弟院校開展了廣泛的合作交流。共計邀請區外專家講學15人次,區內外專家做學術報告23場次,選派了10多名骨幹教師到武漢大學、河海大學、長江科學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西華大學等進行交流訪學。

「三部四校」和「對口援藏」派遣了大批的援藏幹部和支教、交流老師來我院工作和教學。武漢大學、河海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院校共派遣了援藏幹部12人,支教和交流老師35人次。通過援藏、支教、講學和訪學,加強了我們與內地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開拓了科學研究思路和學術視野,促進了與內地高校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他們的無私援助使我院學科建設、實驗室建設、科研工作上了一個新台階,提高了我院的整體辦學水平。

40多年,我院共培養了學生近5000名(含研究生、本專科、成人培訓),這些畢業生主要分布在西藏的水利、電力、土木、佳通、城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西藏經濟建設做出了顯著的成績和應有的貢獻。

視頻

西藏農牧學院水利土木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西藏農牧學院水利土木工程學院團總支宣傳片
向黨歌唱—西藏農牧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