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閣二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閣二首》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西閣二首》是唐代詩作,作者是詩人杜甫

作品原文

《西閣二首》[1]

巫山小搖落,碧色見松林。百鳥各相命,孤雲無自心。

層軒俯江壁,要路亦高深。朱紱猶紗帽,新詩近玉琴。

功名不早立,衰病謝知音。哀世非王粲,終然學越吟。

懶心似江水,日夜向滄洲。不道含香賤,其如鑷白休。

經過調碧柳,蕭索倚朱樓。畢娶何時竟,消中得自由。

豪華看古往,服食寄冥搜。詩盡人間興,兼須入海求。

作品注釋

巫山小搖落,碧色見松林。百鳥各相命①,孤雲無自心②。層軒俯江壁③要路亦高深④。朱紱猶紗帽⑤,新詩近玉琴⑥。功名不早立,衰疾謝知音。哀世非王粲,終然學越吟⑦。

(首章、久留西閣而嘆也。上四閣前之景,中四閣居之況,下乃所感之情。《杜臆》:小搖落,秋盡日也,公有《九月三十日》詩可證。鳥各鳴群,而孤雲飄泊,言外有自悲意。眾木皆凋,故覺松林獨碧。憑軒俯視,故見徑路高深。猶紗帽,雖仕猶隱。近玉琴,聲清而悲也。不早立,前事已往。謝知音,後時無望矣。王粲適荊而賦《七哀》,公之哀世者不止此,故曰非王粲,即所謂"未許《七哀》詩"也。莊舄仕楚而作越聲,猶公在夔而動鄉思,故曰學楚吟,即所謂"吟同楚執珪"

①庾信詩:"春山百鳥啼。"夢弼曰:《周書·時訓》:始鳴。《通封驗》雲:,伯勞也,鳴者相命。

②陶潛詩:"孤雲獨無依。"又《歸去來辭》:"雲無心而出岫。"

③繁欽《暑賦》:"翕翕盛熱,蒸我層軒。"

④古詩:"先據要路津。"謝脁詩,"曠望極高深。"

⑤【朱注】《唐書》:隋貴臣多服烏紗帽,後漸廢,貴賤通服折上巾,在唐時以為隱居之服。

⑥一說近玉琴,言日事於詩,帷與琴相伴耳,非聲中律呂之謂。江淹《畫扇賦》:"玉琴兮珠徽。"⑦昭明太子詩:"終然類管窺。"《史記》:越人莊舄仕楚,為執珪,有頃而病。楚王曰:"舄今富貴矣,亦思越不?"使人往聽之,猶越聲也。王粲《登樓賦》:"莊舄顯而越吟。"

其二

懶心似江水,日夜向滄洲①。不道含香賤②,其如鑷白休③。經過調碧柳,蕭瑟倚朱樓④。畢娶何時竟⑤?消中得自由⑥。豪華看古往⑦,服食寄冥搜⑧。詩盡人間興,兼須入海求。

(次章,有不欲留閣之意。起句,托景言情,嘆衰白休官,不如身赴滄洲也。今但憑樓對柳,亦何為者?俟男婚已畢,消病可痊,行當長往耳。且看豪華易過,何如服食引年,入海求仙乎?仍結到欲往滄洲意。此各四句分截。公嘗雲:"到今有餘恨,不得窮扶桑。"又雲:"蓬萊如可到,衰白問群仙。"其語諄諄,似欲為長生之學者,然實不得志於時,而託言遁世耳,猶孔子乘桴浮海之嘆歟。)

①《呂氏春秋》:"水泉東流,日夜不休。"《神異經》:東海滄浪之洲。

②《漢官儀》:尚書郎,握蘭含雞舌香奏事。

③鑷白,用齊高祖事,注見七卷。

④《楚辭》:"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馮衍賦:"伏朱樓而四望。"

⑤《後漢書》:向子平男女嫁娶畢,敕斷家事,弗復相關。

⑥消渴,有上中下三症,故曰消中。

⑦庾信詩,"金穴盛豪華"

⑧古詩:"服食求神仙。"

⑨《史記》:燕人宋無忌,羨門子高之徒,稱有仙道形解銷化之術,齊威宣、燕昭王皆信之,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州。

名人評論

魯迅對杜甫的評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曾經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記》等名作參與發動「五四」文化革命之魯迅,到三十年代,巋然成為眾望所歸之革命文學導師,晚年與友人討論中國文學史,以為中古之陶潛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詩人,繼而又說:「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魯迅晚年在政治上己與胡適分道揚鑣,惟此評論杜甫之寥寥數語,仍然與胡適笙磐同音。他還曾經說過:「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3]「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4]

視頻

百家講壇——詩聖杜甫(六)杜甫死亡之謎

杜甫的詩歌創作風格

參考資料

  1. 《西閣二首》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