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見晴懷古步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見晴懷古步道
圖片來自健行筆記

見晴懷古步道基本資料

所在縣市: 宜蘭縣大同鄉

里程: 單程0.9公里

步道類型: 中級山步道

步道型態: 必須折返

海拔高度: 1890~2000公尺

高度落差: 110公尺

路面狀況: 碎石路、木棧道、階梯

所需時間: 50 分鐘(往返)

見晴懷古步道入口意象
圖片來自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難易度: 低

所屬園區: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山系: -

最適季節: 全年

申請入山: 否

申請入園: 否

附近步道: 翠峰湖環山步道、 鐵杉林自然步道、 茂興懷舊步道、 台灣山毛櫸步道、 望洋山步道、 太平山檜木原始林步道

基點: 無[1]


見晴懷古步道介紹

見晴懷古步道於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曾被CNN評選為全球最美的小徑之一。這裡原為見晴線運材軌道的路線,廢棄後目前轉做觀光的用途,沿線雖已不見運材列車穿梭,但斑駁的軌道、秀麗幽靜的景致則是這條步道最動人的畫面。循著鐵軌的山徑,蜿蜒於山林之中,輕鬆就能一訪鐵軌、步道林徑與吊橋。[2]

原長2.4公里,目前因部份路段崩塌維修,僅開放至0.7公里,沿路坡度平緩且設有休息用的木椅,老少咸宜。一走入見晴古道,即可看到舊時太平山運送木材之森林鐵路鐵軌,景色清麗幽美,蕨類與披上苔癬的林木環繞,帶來涼爽潮濕的空氣。從步道一始即偶有展望點,天氣好時可眺望蘭陽平原及聖稜線,午後易出現瑰麗雲海。後段可見之懸空架高鐵路,人工精巧及時間流逝的痕跡交映,引人懷古之幽情。

見晴,景如其名。久雨初晴之際可遠眺奇峰崢嶸的聖稜線;午後常有瑰麗如詩的雲海,有時久陷白茫茫的霧中,反而湧起渴望見晴的心情,此乃「見晴」地名之由來。

見晴懷古步道係由太平山「見晴線運材軌道」部分路段整建而成,入口處位於太平山宜專一線23公里處,步道長0.9公里。

見晴線運材軌道原長約5.5公里,有寬廣的視野、平緩的路徑、蒼翠的地貌、筆直的林相,以及迂迴曲折的鐵道路徑,自然與人文資產皆豐。因此步道整建之時,保留山地運材鐵道特色,傍著迂迴曲折的鐵道路徑,沿途保有鐵道、木馬、台車輪軸等歷史痕跡,成就一條可觀山觀雲、探索自然、緬懷往昔的懷古步道。[3]


特色景觀

見晴懷古步道
圖片來自台灣山林悠遊網


見晴懷古步道
圖片來自台灣山林悠遊網

清澈溪水親水樂陶然

流經本區的白嶺溪,因水土保持良好,水質清澈、含砂量甚少,所以沿途有多處天成的山溪水塘可供遊客休憩親水;步道600公尺的疊石親水區,為山壁淙淙瀉下的山泉匯集而成,冰涼沁心,可直接掬飲。

雲海翻騰的繽紛國度

步道介於海拔1,890至2,000公尺,恰為雲層湧昇滯留、形成雲海的高度,雲朵幻化詭譎多變,常將天際劃分為二,一 邊萬里晴空,另一邊雲霧縹緲,是觀雲賞霧的最佳地點。


自然人文

檜木霧林

步道座落水氣濃重的蓊鬱山林,有常青的扁柏、嗜溼的紅檜林、罕見的八角蓮、各種蕨類與苔蘚,以及潮溼森林中特有的二代木奇觀;常見的動物包括小翼鶇、青背山雀、條紋松鼠等。

帝雉

帝雉:棲息於中高海拔隱密且安靜的環境,習慣在晨昏霧裡或細雨時分出來覓食,,一襲寶藍衣裳搭配上黑白相間的長長尾羽,優雅高貴,因此有「迷霧王者」的美譽。

單花鳳仙花

單花鳳仙花:臺灣特有種,生長於中高海拔,分布最多也最廣,因只開紫花故又稱紫花鳳仙花。花型特殊,末端有一細長花距如鉤,果實成熟後裂開將種子彈射出去以繁衍下一代。

青斑蝶

青斑蝶:成蟲除了冬季外,生活在低至中海拔山區,5至6月北部山區有極大的族群量。

條紋松鼠

條紋松鼠:身體嬌小、呈黃褐色,上有明顯的黑褐色縱帶,尾巴細長不膨鬆。

氣候

地區約為海拔1950公尺,受海拔高度影響終年比平地低12℃~15℃,日夜溫差大,又因地勢東北偏高西南低,海洋氣流直接灌入,因此濕度極大,常年有雨,各月份相對濕度在90度以上,屬重濕型氣候。夏日涼爽,冬季寒流來襲則會降雪,山區多雲霧開車要小心,登山宜早。

特色物種

臺灣檫樹[4]

交通方式

開車

【宜專一線23.1K】

1.台北出發走國道五號至宜蘭,經台7線接台7甲線西行,過家源橋後左轉至土場收費站,進入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行駛宜專一線至 23.1K處到達見晴懷古步道入口。

2.花蓮出發往羅東經台7丙線,過泰雅大橋後經台7線接台7甲線西行,過家源橋後左轉至土場收費站,進入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行駛宜專一線至 23.1K處到達見晴懷古步道入口。

3.台中出發往梨山走中橫公路,走台7甲線遇家源橋續直行到土場收費站,進入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行駛宜專一線至 23.1K處到達見晴懷古步道入口。

4.桃園出發走台7線北橫公路,至棲蘭右轉台7甲線,過家源橋後左轉至土場收費站,進入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行駛宜專一線至 23.1K處到達見晴懷古步道入口。


大眾運輸

【宜專一線23.1K】

宜蘭轉運站或羅東轉運站搭乘1750車次(週六、日行駛) 往太平山方向搭至末站太平山下車,再沿著宜專一線往西北走2公里至宜專一線23.1K處。

  • 假日發車時間:宜蘭07:40、下山發車時間:14:30。
  • 平日專車發車時間:宜蘭07:40、下山發車時間:14:30。(專車請事先預訂車票)
  • 聯絡電話:國光客運宜蘭站(039-384171)羅東站(039-567505)[5]


路線地圖

詳細路線: 宜專一線23.1K→(0.4K,10分鐘)→轉轍器(岔道)→(0.4K,10分鐘)→1號吊橋、2號吊橋→(0.1K,3分鐘)→步道終點→(0.9K,27分鐘)→宜專一線23.1K


見晴懷古步道
圖片來自太平洋國家森林遊樂區


人文生態

見晴線運材軌道

索道與運材軌道是太平山林場伐木時期的主要運輸工具,區內多條步道皆以運材軌道為特色,全線依循舊鐵道延伸的見晴步道沿線有數十座運材軌道檜木橋,或跨溪石,或越山溝,一路上可見歷經風霜的轉轍器與台車輪軸橫躺原地。

軌道木橋遺跡
圖片來自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台灣三大林場

太平山昔日與阿里山、八仙山並列為台灣三大林場,往昔林場範圍從舊太平山轉移至現今至太平山,不在伐木之後轉型成立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動物

常見的動物包括小翼鶇青背山雀條紋松鼠等,並可見青斑蝶帝雉。條紋松鼠身體嬌小、呈黃褐色,上有明顯的黑褐色縱帶,尾巴細長不膨鬆;青斑蝶成蟲除冬季外,生活在低至中海拔山區,5至6月北部山區有極大的族群量;而帝雉棲息於中高海拔隱密且安靜的環境,習慣在晨昏霧裡或細雨時分出來覓食,一襲寶藍衣裳搭配上黑白相間的長長尾羽,優雅高貴,因此有「迷霧王者」的美譽。

植物

步道座落水氣濃重的蓊鬱山林,有常青的扁柏、嗜溼的紅檜林、罕見的八角蓮、分布最多也最廣的單花鳳仙花、各種蕨類與苔蘚,以及潮溼森林中特有的二代木奇觀。單花鳳仙花為臺灣特有種,生長於中高海拔,因只開紫花故又稱紫花鳳仙花,花型特殊,末端有一細長花距如鉤,果實成熟後裂開將種子彈射出去以繁衍下一代。

地形地貌

流經本區的白嶺溪,因水土保持良好,水質清澈、含砂量甚少,所以沿途有多處天成的山溪水塘可供遊客休憩親水;步道600公尺的疊石親水區,為山壁淙淙瀉下的山泉匯集而成,冰涼沁心,可直接掬飲。

特色

地區約為海拔1950公尺,受海拔高度影響終年比平地低12℃~15℃,日夜溫差大,又因地勢東北偏高西南低,海洋氣流直接灌入,因此濕度極大,常年有雨,各月份相對濕度在90度以上,屬重濕型氣候。夏日涼爽,冬季寒流來襲則會降雪,山區多雲霧開車要小心,登山宜早。[6]


視頻

太平山翠峰湖 見晴懷古步道~台灣唯一入選全球最美28條小路之一

見晴懷古步道 全球最美28條小路之一

健行映象-見晴懷古步道20220716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基本資料,見晴懷古步道-健行筆記
  2. 見晴懷古步道,見晴懷古步道-sya 的旅遊部落格
  3. 見晴懷古步道,見晴懷古步道-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4. 自然人文,見晴懷古步道-台灣山林悠遊網
  5. 交通方式,見晴懷古步道-健行筆記
  6. 人文生態,見晴懷古步道-健行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