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形態特徵

竹是多年生木質化植物,具地上莖(竹杆)和地下莖(竹鞭)。竹杆常為圓筒形,極少為四角形,由節間和節連接而成,節間常中空,少數實心,節由籜環和杆環構成。每節上分枝。葉有兩種,一為莖生葉,俗稱籜葉;另一為營養葉,披針形,大小隨品種而異。竹花由鱗被、雄蕊和雌蕊組成。果實多為穎果。竹類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為營養生長階段,一旦開花結實後全部株叢即枯死而完成一個生活周期。 竹類植物根據地下莖的生長情況可分為三種生態型,即單軸散生型、合軸叢生型、復軸混合型。竹類的種類繁多,我國有500餘種,大多可供庭園觀賞。常見栽培觀賞竹有:散生型的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毛竹(Ph.pubescens)、剛竹(Ph.uiridis)、桂竹(Ph.bambusoides)、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等,叢生型的佛肚竹(Bambusa uentricosa)、孝順竹(B.multiplex)等,混生型的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茶杆竹(Pseu-dosasa amabilis)等。[1]

生長環境

竹類大都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一般年平均溫度為 12 C~22 C,年降水量 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對水分的要求,高於對氣溫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類的適應性,強於叢生竹類。由於散生竹類基本上是春季出筍,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質化,所以對乾旱和寒冷等不良氣候條件,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土壤的要求也低於叢生竹和混生竹。叢生、混生竹類地下莖入土較淺,出筍期在夏、秋,新竹當年不能充分木質化,經不起寒冷和乾旱,故北方一般生長受到限制,他們對土壤的要求也高於散生竹。適合北方栽種的品種:馴化後的剛竹屬和箬竹屬,早園竹、金鑲玉竹、巴山木竹、矢竹、長葉苦竹、鋪地竹、黃條金剛竹、金竹、黃稈綠槽花竹、黃槽竹、黃杆京竹、紫竹等。 [2]

主要價值

觀賞植物。

繁殖方法

不同類型的竹種,繁殖方法不同。一般叢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採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類的竹杆和枝條沒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發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採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叢生及混生竹類的繁殖

  1. 移竹法(分蔸栽植)選擇生長旺盛的1~2年生竹杆,在離其杆25厘米~30厘米外圍,扒開土壤,找出其杆柄,然後用利鑿切斷其杆柄,連蔸帶土掘起,小型竹類可3~5稈成叢挖起,留2~3盤枝,從節間斜形切斷,然後種植於早已挖好的穴中。
  2. 埋蔸、埋杆、埋節法 選擇強壯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杆長30厘米~40厘米,斜埋於種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時截下的竹杆,剪去各節的側枝,僅留主枝l~2節,作為埋杆或埋節的材料。埋時溝深20厘米~30厘米,將節上的芽向兩側,杆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臥溝中,覆土 10厘米~15厘米。略高於地面,再蓋草保濕。為了促使各節隱芽發筍生根,可在各節上方8厘米~10厘米處,鋸兩個環,深達竹青部分,經處理的竹杆節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散生竹類的繁殖

  1. 帶母竹繁殖 選擇1~2年生、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帶有鮮黃竹鞭,其鞭芽飽滿、竹杆較低矮、胸徑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確定竹鞭走向,然後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處截斷竹鞭。一般大型竹留來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來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挖時不能動搖竹杆,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檔竹枝、然後栽人於預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後及時澆水,覆草,開好排水溝,並設支架,以防風吹搖動根部,影響紮根。
  2. 移鞭繁殖 選2~4年生的健壯竹鞭,在竹鞭出筍前1個月左右進行。挖出竹鞭後,切成60厘米~100厘米為一段,多帶宿土,保護好根芽,種植於穴中,將竹鞭臥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並覆草以防水分蒸發,一般夏季可長出細小新竹。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6~7盤枝葉。
  3. 實生苗繁殖 採收成熟種子,以當年播種為宜,一般毛竹種子在一年後幾乎全部喪失發芽力。[3]

栽培方法

竹子的地下莖在土壤中生長,既要有充分的水分,又要有足夠的空氣,所以既要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土壤缺水,又要注意排除竹林中的積水。竹性喜土壤肥沃,一般冬季宜施人糞尿、廄肥等,生長季節宜施速效化肥。成片竹林可以劈山扶育,即在夏季砍除林內雜草,使其腐爛成肥料,同時疏鬆林地表層,改善物理性能,促進竹子生長,老竹園每隔數年要進行一次挖除老蔸的清園工作,尤其是叢生竹竹林。合理砍伐對竹林養護也很重要,採伐年齡一般毛竹6~8年,中小型竹4年左右。採伐季節以冬季最好。觀賞竹在園林設計中的配植方式 觀賞竹類植物被廣泛地應用並得到人們欣賞和贊同,如何種植和配植是園林設計的關鍵,配植手法有如下幾點: 叢植 三株以上同種或幾種觀賞竹組合在 一起的種植方法稱為叢植,這是在自然式園林中一種要求較高、藝術性較強的種植方式。在觀賞竹類植物配置上常常運用這種方法。觀賞竹類植物千姿百態和絢麗豐富的竹稈色彩,令人嘆為觀止。叢植是將其個體美與群體美展現出來的最佳方式。同種觀賞竹類植物成組植、疏密有致,再配以球形灌木或片植草坪,高低錯落,顧盼生情。這種植物群落並不能在自然界直接生成,園林設計手法已經跳出 了模仿自然的框框,但從其植物材料的應用,色彩的搭配、園景的構圖上看,無不獲益於大自然。這種人工美是經過精練提取的純淨的自然美,得益於大自然的法則,自然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鐘愛。不少植物配植較成功的生態旅遊風景區房地產樓盤、公園、小遊園、庭園等都採用了這種方法。 群植 將觀賞竹類植物作為一個類別群體種植,這種種植方法更加突出了群體美,增加群體的感染力,突出人造景觀的意境,增強了觀賞竹類清幽挺秀,超俗脫群的崇高韻味,使人們在成片的觀賞竹種植園內,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竹海濤濤,返璞歸真,浮想聯翩。[4]

文竹、棕竹、佛肚竹、富貴竹、百合竹、荷葉竹、水竹等,這些「觀賞竹」不管是室內養殖,還是庭院栽植,都十分有看點

  1. 文竹,文竹盆景,嚴格來說,文竹並非竹子,但它又有竹的傲骨,加上它枝葉細小秀麗,如羽毛般飄逸,莖葉剛柔並濟,文雅高貴,也因此廣受雅致人士的喜愛,常被盆栽欣賞,擺放在書房或者客廳,或者庭院裡假山旁,都十分適合。注意,文竹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不耐嚴寒和乾旱,室內養殖時要注意控制溫度和澆水哦。
  2. 佛肚竹,佛肚竹盆栽,佛肚竹小的時候可以盆栽,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會慢慢長大,等長到一定程度,最好栽種到土裡,讓它繼續長大,庭院栽植是最美的,它還常被製作成工藝品、文玩物品,欣賞價值非常高。佛肚竹喜歡溫暖濕潤環境,它不耐寒,適合在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中生長。
  3. 棕竹,棕竹盆栽,棕竹莖比較纖細,不分枝,有葉節,是一種可以長高到2-3m的叢生灌木,室內養殖要注意通風,盆土排水性要好,最好是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壤,因為它不耐瘠薄和鹽鹼,此外,棕竹的葉面要保持清潔,同時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不能暴曬,要注意遮陰,冬季要注意防寒。
  4. 富貴竹,富貴竹盆景,這個不用多說了吧,富貴竹是最常見的一種室內盆栽觀葉植物,很好養活。
  5. 荷葉竹,荷葉竹盆栽,荷葉竹也叫「觀音竹」,它長得跟富貴竹很像,但枝葉更茂密緊湊,葉子也更寬大,從植物頂端往下看,荷葉竹的形狀和荷花相似,富貴竹沒有這個特點,跟富貴竹一樣,它非常適合室內水培欣賞。
  6. 百合竹,百合竹盆栽,這是一種園林廣泛應用的園藝品種,百合竹的葉面顏色十分美觀,它中間金黃邊緣綠色,十分高雅,非常適合作為室內觀賞植物。百合竹喜歡高溫濕潤環境,最好擺放在半陰的地方,特別是夏季高溫高濕的南方,百合竹會長得格外茂盛。
  7. 水竹,水竹盆栽,水竹是一種常見的竹藤編制材料,最出名的是湖南益陽水竹蓆,就是用水竹編織的,它竹材韌性好,能各種生活及生產用具,而且竹筍味道非常鮮美,竹子燃燒後能產生竹油竹炭,甚至還有許多藥用價值,總之,它全身是寶,而且觀賞價值很高,室內盆栽欣賞也非常適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