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音山 - 黑龍江省嘉蔭縣觀音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龍江省嘉蔭縣觀音山

中文名稱;觀音山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北部嘉蔭縣境內

海拔;319.6米

面積;28平方公里

觀音山,位於嘉蔭縣保興鄉境內,距嘉蔭縣城南60餘公里,水路50公里可至,東臨黑龍江,北瀕烏拉嘎河,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奧布盧奇耶區拉德農場隔江相望。

觀音山地理坐標為東經130°29′至130°16′,北緯48°33′至48°36′。山勢南起於十里河谷北緣,漸次升高,勢若驚濤,湧向江邊,臨江數峰聳立,連綿起伏,主峰高319.6米,東端有一山呈金字塔型,姊妹峰形似坐椅,椅上似有觀音菩薩靜坐。

觀音山,據《漠礦錄》卷五記載:"觀音山,即《黑龍江外記》所載之'喀木尼峰',其地雙峰對峙,江流澎湃,舟行相誡變色,後人以其水道險阻,祀觀音雨於山麓,故名曰觀音山",嘉蔭縣原稱佛山,即因此山得名。

序言介紹

觀音山,位於黑龍江省北部嘉蔭縣境內,東臨黑龍江,屬小興安嶺余脈。山勢雄偉,海拔319.6米。觀音山名稱由來,一說,山上昔有觀音廟,故名"觀音山";一說,遠看猶如一尊坐北朝南的觀音像,故名"觀音山",又名"佛山"。山勢由南向北遞增,勢若驚鴻,湧向黑龍江畔,臨江之處群峰聳立,高300米左右。乘舟憑欄仰眺,山峰形如巨椅,椅上似有觀音靜坐其上。

山腳陡坡處有3個洞呈"品"字形排列,其上怪石嶙峋,藤蘿攀繞其上,草木叢生其間,大者名曰狐仙洞,深數米。植被為闊葉次生林,多為楊、樺、柞樹等。野生動物有駝鹿、狍子、野豬等。鈉基澎潤土儲量可觀。

觀音山沿東山腳有石砌小徑,其上200米處昔有觀音廟,毀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俄亂"戰火。1927年始設縣級建制時,以山命名佛山設治局,後改為佛山縣。已闢為遊覽地[1]

歷史沿革

自東南腳下沿古石砌由徑拾級而上,斗折蛇行二百米許,至觀音廟,廟宇分正殿與偏殿,背青磚黛瓦,面江負山,掩映於蒼松柞柳之間。據縣誌記載,該廟始建於1874年,是附近淘金工人們祭祀神靈、觀測星相,占卜凶吉,以求吉祥的所在。清末民初,教徒達數千人,每日香火不斷,鐘聲不絕。1900年"庚子俄亂",所有建築均毀於一旦,現僅存斷垣殘壁,磚瓦殘骸,門眉虎頭雕飾花紋尚清晰可辨。山的東北坡尚存古戰場壕塹,表明這裡曾發生清軍和沙俄侵略軍一場惡戰。

觀音山不僅山水誘人,而且山岩之下別有洞天。隱沒在黑龍江波濤之中的"狐仙洞",深數十丈,在黑龍江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可供二人同時出入洞中,也可謂山中之一絕。幕名而來的觀光遊客和朝拜者絡繹不絕,此山香火常年不斷。

自然風光

觀音山殊異的自然風光,江河湖沼、山溪流水,時而迂迴不前,積水成沼,使人得以領略楚楚動人的山野之美。據地質學家考證,在數百萬年前的上侏羅紀,這裡曾是一片沼澤,由於火山噴發,地殼隆起,又經風吹雨蝕,流水切割,侵蝕和崩塌,才構成了今天的這種綠灰的火山岩和火山岩碎屑遍布,林木蔥綠、溝壑縱橫的自然景觀。久負盛名的"拉-賓站"的遺址,抗聯將軍趙尚志就是由此往返於蘇聯和抗日戰場,所以說觀音山又是著名的共產國際通道。

民間傳說

觀音山有許多美麗的傳說:

其一,沙皇毀滅江東六十四屯時,清政府派提督白克--白大將軍率戰船百艘征'羅剎',舟行至此,馬無糧草,軍士斷炊。此時南海觀音菩薩慈施細鱗大魚,人馬得食,遂命此名為"大馬哈"。

其二,清光緒年間,太平溝金礦某溝採金采出"爆頭",北洋大臣李鴻章進奉慈禧太后,慈禧遂封此溝為"胭脂溝",並派欽差勒建觀音廟,命教徒守護,日進香火。

其三,道光年間大約公元1874年,嘉蔭河左岸太平溝金礦採金甚盛,工人愈萬,遂有大量家裡教徒流入,該教頂禮膜拜"南海大聖觀士音菩薩",篤信佛。於是他們選擇了這座鐘靈毓秀的山脈建了觀音廟,並派教徒住持,後此山便得名"觀音山"。

相關視頻

美麗的嘉蔭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