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察礦井的先生們(弗蘭茨·卡夫卡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視察礦井的先生們》是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寫的短篇小說。
原文
今天,一流的工程師們來到我們井下。礦上頭兒們下達了一項任務:鋪設新坑道。他們此番就是為此進行一些最基本的測量工作。他們看起來是多麼的年輕和有個性呵!他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自我發展,年紀輕輕就已經無拘無束地表現出鮮明的個性。
其中第一位,頭髮烏黑,充滿活力,雙眼觀察着一切。
第二位拿着筆記本,邊走邊記。他這兒觀察觀察,那兒比較比較,再記錄下來。
第三位則雙手插在上衣口袋裡,衣服繃得緊緊的,走起路來身子挺得筆直,保持着一種尊嚴,只是不時地咬咬嘴唇,暴露出一個急躁的、不受壓制的年輕人形象。
接下來的這個小伙子不知給第三個解釋着什麼,而後者似乎並沒有請他這麼做。他個子比較矮小,緊跟着人家後面跑來跑去。他總是把食指舉在空中,像是喋喋不休地向那人報告着這裡所看到的一切。
不要任何人相陪的這第五位看上去級別最高,時而在前,時而在後,其他人都根據他而調整着自己的步伐。他臉色蒼白,身體虛弱,過度的操勞使他眼窩深陷。他思考問題時,經常用手按着額頭。
第六位和第七位走路時微微彎着腰,頭貼着頭,手挽着手,親密地交談着。倘若這裡不是我們的煤礦,倘若不是在我們工作所在的深深的坑道里,人們可能會以為這對瘦骨嶙峋、未留鬍鬚、大鼻頭的先生是年輕的神職人員呢。其中一個笑的時候總是像貓一樣呼嚕呼嚕的;另一個也是微微帶笑的,說着什麼,並用另一隻閒着的手做着相應的手勢。這兩位先生對他們的職位肯定抱有無限的把握,他們雖說年輕,但肯定已經為煤礦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他們才可以在這種場合、在如此重要的時候,又當着上司的面,只於自己的事情,或者至少是與眼下工作不相干的事,而且還 這樣毫無顧忌。莫不是他們在歡聲笑語、漫不經心之中已經仔細地看到了所有重要的東西?對於這樣的先生,可不敢信口雌黃。
但是另一方面又確實毫無疑問的是,第八個人對工作特別投入,其程度勝過上面兩位,甚至勝過其他所有人的總和。所有的東西他都要摸一摸,並用一把小錘敲一敲。他不時地把這把小錘從口袋裡拿出來,又裝進去。時而,他又不惜弄髒那身漂亮的衣服而跪在髒兮兮的地上,敲敲地面,然後又一邊走一邊敲敲牆壁或頭頂上的坑道頂。有一次他躺在地上,久久地一動也不動,我們以為發生了意外,但後來他靈巧的身體輕輕一跳,又站了起來。原來他又完成了一項檢查。我們自以為熟悉我們的煤礦以及礦石,但這位工程師以這種態度在這裡不斷地研究的東西,卻是我們十分陌生的。
第九個人推着一輛童車,裡面裝着測量儀器。這些儀器特別昂貴,被深深地放在柔軟的海綿里。推車這活本來應讓勤雜工去干,但又不放心,所以必須由一位工程師來做。大家也看到了,他很樂意。可能他年紀最小,也許對儀器還 一竅不通,但他目不轉睛地盯着它們,因此,時常險些連車帶人撞在牆上。
不過,另一個工程師不離左右地跟着車子,阻止險情的發生。這人顯而易見很精通這些儀器,似乎是保管員,車子一邊走的時候,他不時地取出儀器的一個部件,瞧一瞧、松一松或緊一緊螺絲,搖晃搖晃、敲打敲打,又貼在耳朵上仔細聽聽,最後,當車停下來的時候,再把那從遠處幾乎看不清楚的小物件小心翼翼地放回車裡。這個工程師多少有點嗜權,不過都只是受儀器的驅使。一個無聲的手勢,我們就得在距小車十米之遙的時候給它讓開道,儘管有時就根本無道可讓。
在這兩位先生的後面,跟着一個無所事事的勤雜工。就像工程師們具備淵博的知識一樣,理所當然,他們也早已擯棄了一切傲慢。然而,這個勤雜工似乎反而傲氣十足,他一隻手倒背在後,另一隻手撫摸着制服上的鍍金紐扣或者精製的帕子,還 不時左右點點頭,好像我們給他打了招呼而他在回答我們,或者好像他接受了我們的問候,但由於高高在上,無法一一回復。我們當然並沒有問候他。不過,看看他那神氣,就不能不相信:給煤礦頭頭們當勤務員一定很了不起。在他身後我們笑了起來,然而即使響了一聲炸雷他也不會轉一下身,結果弄得我們不知道該不該尊敬他。
今天沒幹什麼活,干擾太大。這樣的考察使任何工作的念頭化為烏有。這些人消失在黑暗的試用坑道里,其情景令人神往,但不等到他們返回來,我們就該下班了。
(溫仁百譯)[1]
作者簡介
弗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於奧匈帝國(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組成的政合國)統治下的捷克德語小說家,本職為保險業職員。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
卡夫卡1883年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三部長篇也均未寫完。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