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盤水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視乳頭水腫 即 視盤水腫。
視盤水腫表現為視盤邊緣模糊、視盤充血變紅、嚴重時出現靜脈的迂曲;視神經與周圍血管由於高度水腫而不能看清,有時視盤周圍出現片狀出血或滲出物斑塊;視盤水腫的晚期出現視盤萎縮。 視盤水腫為常見的臨床徵象,主要由顱內壓增高所致,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目錄
症狀體徵
1.早期臨床表現
(1)在急速轉頭或突然站立時,可出現短暫、陣發性的視力模糊,但在幾分鐘後可恢復,可能是視神經在視神經孔處受壓或視網膜動脈痙攣而致。
(2)早期視力基本正常,但經過較長時間後出現視神經萎縮,則出現視力的減退或失明。
(3)生理盲點擴大是視盤水腫的常見現象。
(4)早期視盤水腫的眼底表現為:視盤邊緣模糊,一般先出現在鼻側與上下極,顳側則常在最後出現。
靜脈充盈是重要的體徵,正常情況下視網膜靜脈與動脈的管徑比例為3∶2,而顱內壓增高時,則可變為4∶2甚至5∶2。
2.後期臨床表現
(1)嚴重的視盤水腫,其直徑增大,邊緣模糊,生理凹陷消失,靜脈怒張,並可出現靜脈的迂曲。視神經與周圍血管由於高度水腫而不能看清,有時視盤周圍出現片狀出血、或滲出物斑塊。
(2)視盤水腫的晚期出現視盤萎縮(圖1~3),外觀為蒼白色,動脈變細,靜脈怒張消退,視盤小血管增多。
(3)視盤水腫繼發視盤萎縮後,會出現周圍視野向心性縮小,鼻側視野縮小較顳側明顯;嚴重患者僅在顳側遺留很小的視野,最終完全失明。
用藥治療
主要是針對原發病的治療。如果確診為顱內血腫、血管性病變、顱內腫瘤後,可通過外科手術減壓或切除顱內腫瘤、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使視力有所好轉,但是對於產生視盤萎縮的患者,外科手術對於視力的改善可能沒有幫助。
視神經炎除病因治療外,在急性期可用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置於5%葡萄糖500ml中靜滴,1次/d,10~15天為1個療程;同時給予大劑量的抗生素與B族維生素。在疾病恢復期可改為潑尼鬆口服與應用神經活化劑。對於視神經萎縮病人,可以小量多次輸血或高壓氧治療。其他治療如應用血管擴張藥、球後封閉治療、理療、中醫中藥等也能有一定的療效。
對於原發性與繼發性視神經萎縮首先應該對因治療。例如對於腦膜炎導致的視神經萎縮,應該對病原菌使用相應的抗生素;對於多發性硬化的病人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及免疫抑制藥治療;由於視網膜中央動脈或頸內動脈血栓形成所致的視神經萎縮,可給予曲克蘆丁(維腦路通)或丹參10~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漿500ml靜滴,1次/d,10~14天為1個療程;對於顱內腫瘤引起的視神經萎縮,應該手術切除腫瘤,促進視力的恢復。
飲食保健
合理膳食,保證營養全面而均衡,飲食宜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具體飲食建議需要根據症狀諮詢醫生。
預防護理
儘量尋找病因,及時治療,腦瘤應早期手術摘除。
病理病因
視盤水腫分為神經系統病變與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兩大類。
1.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視盤水腫
(1)顱內腫瘤:在生長緩慢的腫瘤中,視盤水腫多於晚期出現,而生長迅速或發生腦脊液阻塞的腫瘤導致的視盤水腫則早期出現,一般而言,顱內占位病變導致的視盤水腫為雙側性的,而且雙側水腫程度相等,但額葉底部的腫瘤則表現為Foster-Kennedy綜合徵,是由於占位的同側由於腫瘤的壓迫而出現視神經原發性的萎縮,腫瘤引起的高顱壓則使視盤水腫。
(2)顱內感染:在顱內感染的患者,由於顱內炎症、腦組織水腫、局限性的蛛網膜炎(尤其是顱後凹的蛛網膜炎)阻塞腦脊液導致視盤的水腫。急性視神經乳頭炎則可產生視盤充血與模糊,甚至表現明顯的水腫。
(3)先天性顱腦畸形以及由耳源性腦積水、漿液性腦膜炎、假腦瘤等導致的良性顱內壓增高時,視盤水腫往往為惟一的體徵。
2.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視盤的水腫:
(1)血管性疾病:如惡性高血壓、視網膜中心靜脈血栓形成、結締組織疾病引起的血管炎、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也能導致雙側視盤水腫,但在早期常表現為單側視盤水腫。
(2)其他疾病:如血液系統疾病(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糖尿病等均能引起視盤的水腫。
(3)屈光異常:高度近視的病人有時視盤邊緣不清;遠視散光患者也可出現視盤邊緣模糊,但用糾正眼鏡後,則看不到其邊緣模糊。
疾病診斷
視盤充血變紅,正常人也可出現,遠視眼有充血的趨勢而近視眼有蒼白的趨勢;單純依靠眼底檢查早期發現視盤水腫較為困難,常需要憑神經系統定位體徵與顱內壓增高的徵象才能確診。
視盤水腫主要由顱內壓增高引起,顱內壓增高還表現為頭痛、嘔吐,並伴隨神經系統的局灶體徵,診斷必須結合病史,必要時輔助以特殊檢查,如MRI、CT、腦血管造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等才能明確診斷。
在臨床上還必須與假性視盤水腫、視神經乳頭炎進行鑑別,主要鑑別要點見表1。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依據可能的病因選擇必要的檢查
1.血常規、血生化、電解質 注意對原發病有診斷價值的特異性改變。
2.血糖、免疫項目、腦脊液檢查如異常則有鑑別診斷意義。
其他輔助檢查:
1.眼底檢查 是常規檢查項目,但早期發現視盤水腫較為困難。
2. CT、MRI、腦血管造影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 有助於診斷原發病。
3.腦電圖、顱底攝片 具有鑑別診斷意義。
併發症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段預後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發病機制
視神經由顱內延長的腦膜所覆蓋,到達視神經孔時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為眶骨的骨膜,內層為視神經外鞘,外鞘以內為包繞視神經的軟膜與蛛網膜,因此腦蛛網膜下隙與視神經的蛛網膜下隙是相通的。視網膜中心靜脈通過視神經蛛網膜下隙進入眼靜脈。
視盤水腫主要是由於顱內壓增高引起的。當顱內壓增高時,壓力經過腦蛛網膜下隙傳遞到視神經蛛網膜下隙,使視神經蛛網膜下隙壓力增高,壓迫視網膜中心靜脈,導致靜脈回流受阻,出現靜脈的充血、怒張,使視盤水腫。
高血壓、糖尿病等侵犯血管所產生的血管性病變,也導致視盤水腫。另外在顱內壓增高的早期,視神經的軸漿流動停滯,使視盤邊緣出現水腫與邊緣模糊。
正常情況下,眼球內壓高於顱內壓,當眼球外傷後,眼壓降低,低於顱內壓,產生視盤水腫,而沒有眼靜脈的怒張;眶內的腫瘤、膿腫、炎症水腫壓迫眼靜脈,也能出現視盤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