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印法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覺印法師 |
中文名稱;覺印法師 別名;法名乘心 出生地;四川省鄰水縣 出生日期;1969年農曆二月十三日 畢業院校;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 |
覺印法師,法名乘心,自號無疑,俗名張平中。生於四川省鄰水縣,199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任濟南市政協委員,青聯委員,市佛教協會會長,濟南千佛山興國寺第四代監院,長清縣大靈岩寺監院,山東省宗教學會以及泰安慈善總會名譽會長。[1]
簡介
覺印法師,法名乘心,自號無疑,俗名張平中,家中排行最小,大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隨後奉職於海南省公安廳。1993年10月自願辭職,旋即於廣東光孝寺柯林院內,於六祖惠能及觀音大士像前,依鎮江定慧寺住持上茗下山長老,披剃出家,以遂宿願。 覺印法師時任濟南市政協委員,青聯委員,市佛教協會會長,濟南千佛山興國寺第四代監院,長清縣大靈岩寺監院,山東省宗教學會以及泰安慈善總會名譽會長。
自述
法師出家之因,實出宿緣。少年時期,因家中哥兄及父親的病亡,使其對生死、生命的永存、苦樂問題的思考,常繞心中。以致初上大學就對哲學、思想的書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逐漸又對基督教、道教、儒學、佛教等傳統宗教書籍發生興趣,尤其是對佛法意趣產生了深刻而義無返顧的喜樂與嚮往。 大學期間,甚至尚未明顯接觸佛教知識以前,時而就於睡夢中見到佛塔、佛像以及寺院;有時還見自己置身行走在已破敗了的寺院之中,而生起悲涼嘆息之感。
大學期間有緣認識本校幾位有佛教信仰的同學,常於星期天同往寺院,參加法會,聽佛學院法師講法,後來自己請了很多佛經,就於其中一位碩士同學的宿舍中,每周聚會一次,同誦經典,法喜充滿。
初往寺院拜佛,曾因在北京廣濟寺內圓通殿觀音菩薩像前禮拜,禁不住涕淚俱下,哭泣成聲,心感莫名的人生委屈與苦楚。初於寺中聽講《大乘起信論》後,於一次靜坐中,無意間產生了對眼前有形物景同時就是無形無相,這樣一種「空」即「有」、「同體非二」的直覺。從此心中自發生出一種豁達、喜悅的感受,隨後不久,心中還自發生出一種慈悲一切,平等無差的情懷,以上狀態大致持續有半月之久。從此對《心經》、《金剛經》等佛經趣旨,自感有了一種非同理解的更真切的信心和體會。這種直覺的體驗出現過三次。這是促進自己對佛法有着更進一步的興趣和嚮往,而最終出家修行的最根本的動機。
出家初期住於溫州大羅山修法,後因遵師教示,往河南鶴壁靜居寺住山專修,1995年上半年遵師命往成都寶光寺圓俱三壇大戒;不久因緣隨師至靈岩古剎,遵師教示,於此安住,以至於今。
佛法修學,一直依止佛教大德元音老人修持心地。在師父的教導、提攜和勉勵下,意欲努力在事上體會「祖來大意」。「夫惟慶幸者,至今對佛法的信仰與行持,信念不移,信心未減,幸哉莫名!慚愧莫名!」,法師自嘆如是。
位於泰山西北麓長清縣的靈谷峪中,距濟南市75公里。寺院依山勢構築,參差錯落,隱現於群山環抱之中,掩映在雲霞煙樹之中間,沿途碑碣林立,寺內古蹟薈萃,特別是千佛殿雕像,更是名冠天下。
靈岩寺如建於前秦苻堅永興年(357-358年),開山祖師為朗公和尚。據《神僧傳》記載:「朗公和尚說法泰山北岩下,聽者千人,石為之點頭。眾以告,公曰:此山靈也,為我解化。他時涅槃當理於此」。靈岩寺就取名於頑石點頭之意。北魏孝明帝正光初年(520年),法定和尚重興靈岩寺。至唐朝時,靈岩寺與浙江天台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蘇南京樓霞寺併名,被譽為「天下寺院四絕」。現寺內唐代文物眾多,有魯班洞、功德頂、證盟殿、石窟造像、辟支塔、慧崇塔、千佛殿、御書閣、李北海撰書的《靈岩寺頌碑》、鐘鼓樓、墓塔林等。
該寺歷代祖師有前秦朗公、北魏法定、東晉竺僧朗、初唐慧崇。至宋朝時靈岩寺傳法宗師有瓊環(重淨)、仁欽(淨照)、妙空(淨如)等,據張公亮《齊州景德靈岩寺記》和卞育《游靈岩記》記載:「寺之殿堂廊廡廚僧房,間總五百四十,僧百,行童百有五十,舉全數也。」並形成以天王殿、大雄寶殿、五花殿為中軸線的寺廟建築群。元明清歷代,靈岩寺仍然香火隆盛,香客遊人不減以前。文人王世貞說:「靈岩寺是泰山背幽絕處,游泰山不游靈岩不成游也。」經地修復整理,政府將寺院交給佛教團體管理使用,作為佛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使這座千年古剎重放光彩。
千佛殿
是寺內保存下來最早的木構建築,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8年),宋、明、清時予以重修,至今保存完好。千佛殿為單檐灰筒瓦頂建築,殿面七間,建於二米高的基座上。前檐八根石柱,柱礎雕刻龍、鳳、花葉水波及蓮瓣、寶裝荷花等紋樣,雕工精美,匠心獨具。斗拱由於層層疊套,使前檐伸出兩米,檐角長伸高聳,顯示出展翅欲飛的風采。 殿正中佛龕上供奉三尊佛像,正中釋迦牟尼的化身毗廬遮那樣,系宋代治平年間(1064-1067年)塑造,竹藤編織髹漆泥金,端坐在蓮花座上。而蓮花座上的數百支蓮瓣細長靈巧,各各分離疏散,形成一個美妙的花壇,使塑像更顯莊嚴。左為藥師佛,右為彌勒佛,均為明代銅鑄,各重5000斤。三尊佛莊嚴肅穆。大殿四壁有上千尊約30厘米的小佛像,多為木雕,少數為銅鑄。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周的40尊羅漢像,每尊高約1.1米,加上壇座共15.5米,整體上與真人大小一致。根據寺內現存木牌題榜,這40尊羅漢有釋迦牟尼弟子、印度高僧,有中國高僧慧遠、慧可、慧崇、還有靈岩寺歷任住持等。
這些塑像特徵是姿態變化豐富,現實感強,衣飾卷摺自然,面形較方,外眼角上吊,結構上筋骨逼真,有的脈管都隱約可見,手足比較瘦削。據張鶴雲先生所著《山東靈岩寺》考證,現無確切文字材料記載其塑造年代,根據塑像風格,可暫定為宋代塑像。這批塑像生動地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精湛技藝和藝術成就,對人物性格刻劃入微,風格寫實,這些羅漢,有柱杖,有端拱,有靜思默想,有縱目遠望,有俯首低吟,有據理爭辯,喜怒哀樂,都「夸而有節,飾而不誣」。塑像的衣飾貼體利落而有節奏感,着意襯托出頭部表情和手部動作,增加了藝術感染力。梁啓超遊覽至此,讚嘆為「海內第一塑」。
辟支塔
千佛殿西面的辟支塔也十分壯觀,數里之外即可遙望。此塔建於唐寶十二年(753年),塔身磚砌,八角九級十二檐,高54米。每層四面辟門,可循級而上。南宋文學家曾鞏贊道:「法定禪房臨峭谷,辟支靈塔冠層巒。」 在靈岩寺之西,有從唐至清靈岩寺住持僧的墓塔167座,形制多樣,可與少林寺塔林比美。塔林中有日本僧人邵元撰寫的《息庵禪師道行碑記》,十分珍貴。塔林中年代最古老的是唐「慧崇塔」。
靈岩寺文物古蹟十分豐富。其中有作為鎮寺之寶的「鐵袈裟」,據碑載系觀音化現,自地湧出。周圍群山環抱,有漢柏、銀杏、摩頂松、朗公石、可公床、一線天、對松橋以及五步三泉、鏡池春睛、方山積翠、明孔睛雪等勝景。
靈岩寺主持
靈岩寺現任監院為覺印法師,原籍四川鄰水人,1969年出生,師從茗山法師,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兼任濟南市佛協會副會長,濟南市政協委員,泰安市慈善總會名譽會長。
熱心環保
山東省政協委員覺印兩進諍言 違法採石得以遏制 「靈岩的雞鳴山被開採得『體無完膚』,華山之東的山地『面目全非』,泰山沿104國道也遭多處開挖,濟青高速公路兩邊許多山地同樣難逃『厄運』……」濟南市千佛山興國禪寺監院、靈岩寺監院、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覺印委員認為,雖然我省在山石資源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受利益驅動的違法開採山石資源現象依然存在。因此,在省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覺印委員即以提案形式呼籲加強對山石資源的管理。
省國土資源廳下發通知,責成濟南、煙臺、威海三市及有關縣(市、區),立即檢查核實並取締非法採礦點。九屆省政協委員覺印兩進諍言,終於促成這一現象的有效遏制。
自2003年「兩會」後,省國土資源廳立即在全省開展山石資源的專項整頓,《山東省山石資源保護專項整頓工作實施方案》也因此出台。但由於一些地方法制觀念淡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力度不夠,專項治理整頓後,違法採礦現象又有所抬頭。2003年12月23日,覺印委員再次向省國土資源廳建言,要求加強治理整頓工作。
為此,省國土資源廳與有關市縣聯手出擊,對委員反映的採礦點逐一進行現場檢查核實,先後取締了濟南繞城高速等違法採礦點多處,對雖不違法但嚴重污染環境的採礦點也協調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處理,並責成有關市縣對取締的採礦點投入資金進行治理恢復。省國土資源廳表示,今後對於非法採礦點將發現一處,取締一處,決不手軟。
參考來源
- ↑ 覺印法師:原本前途無量,為何辭掉"海南省公安廳"工作出家為僧,快資訊 , 2020-11-23